• 4135阅读
  • 21回复

魏罗杰关于庐山云雾的一些胡言乱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庐山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5-04-07

        做云雾也有这么多年了,喜欢云雾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看到好像很不错的样子,其实一路走来困惑和忧患也越来越多。
      很多朋友说,你的茶这么受欢迎,怎么不多做一点呢?自己多赚点钱,也免得买不到的朋友遗憾。说起来我哪不想多做一点呢,我也想一年赚十万八万,甚至几十万。现在之所以卖这么一点,除了我本人是兼职做以外,更重要的是云雾是个很难做的品种。
      首先云雾本身没有什么产量,真正好的庐山云雾都是在庐山山脉山腰到山顶这一个范围,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范围内的茶园不管是国有的还是国有租赁、集体租赁,据我个人不完全统计也就是一万亩左右,其中还有10-20%左右已经荒废或者极度缺乏管理,产量从头春到等外最多20万斤左右。就把山脚下和一些搭上边的平地茶算上来,也就两万亩,产量40万斤左右。其中对得起庐山云雾这个名字的,十中无一。九江人甚至说江西人对庐山云雾有一个惯性消费,就是说不管真的假的,总要消费一些。庐山本身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一年游客几十万,其中不少人会带一些庐山云雾茶回家。本地人的正常消费和游客的随机消费加在一起,我没有数据。但是从我所了解的很多云雾厂家和商家来看,真正的云雾茶卖到外地的能有5%就不错了,所以说本地市场起码消费了95%。这么点产量不够支撑一个外向型的产业。所以政府不重视,茶场无所谓,茶农没压力。茶场基本上都能把一年的产量销售完,很少听说有卖不完茶的茶场。茶农每年也能把做出来的茶卖完,很少听说家里留很多茶的茶农。


      这样一来,造成了各个方面的恶性循环。政府觉得这个产业本身没有多少税收,产业链条上的人也不至于揭不开锅,有限的资源就不会投入进去,投入进去也是笑话百出,毫无效益。前几年庐山区农业局还派发过有机肥,派过一次再没有过了。诸如此类的例子多了,今天就不多举了。茶场也无所谓了,反正每年的茶都能卖个七七八八,不管多少,很少亏本。茶园基本就不管理了,现在所谓的什么不施肥、不打药完全是个笑话。茶园能不施肥吗?就靠天就靠地,年年从地里索取,没有回报能够持续吗?茶叶要想保持品质,最好三年施一次有机肥,每亩有个300-400斤左右的饼肥最好,如果能够配套一定数量的绿肥就更好。松土,保持阴凉也是保持和提高茶叶品质的重要措施。还要时刻注意水土流失,保持茶园排水通畅。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庐山周边的茶场这样做的没有几个。茶农呢?大多数茶农的茶园是从村集体或者茶场、林场租赁过来的,租期很多甚至不超过10年,他会投入?能够每年按时剪枝修理,割割草就算勤奋负责的了!不打药?茶园里不打药是对的,那你就要用各种方法去防止病虫害啊,这样做的人有几个。十年以来,很多茶园的茶又廋又细,这能够叫做庐山云雾茶吗?这只能叫做九江绿茶。现在很多人只注意茶园环境和海拔,其实茶园管理非常重要,高海拔的茶没有投入和管理,只是依仗着天然的优势,不施肥不管理也确实能够出好品质,肆意索取,没有一丝回报自然的馈赠,这样的人总要有一天会遭受自然的惩罚。低海拔的茶,其实只要水汽条件满足,注意遮阴挡风,做好田间管理,注意施肥和生物治理(杀虫除病害),也能产出高质量的鲜叶,所谓的正宗西湖龙井不就是这么回事,就是在正宗西龙产区,我看也不是所有茶农都做到这一点。说远了,算了。。。。




    谈到制作,现在不管是做手工还是机械,认真仔细的人犹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随便举个例子,多年前我到某个知名茶场去学习参观,工人正在杀青,我勒个去,锅里的鲜叶没有四斤也有三斤,这能杀得好?要不是我孤陋寡闻吧。再举个,某个著名山头的茶场茶价卖得很贵的,老板客气说是请我去指导,我也没那本事,但总不好不去,别人说你拿架子。去了以后,我看我确实指导不了,他是怎么做的?杀青滚筒杀的,有点老,但也说得过去,也不是特别老,或许这个是别人的技巧,是我不懂。揉捻理条全在锅里的,这个做的还行,我也没什么可指导的,要是说别人搓条搓得不紧,别人来句你来搓,我还下不了台。干燥是怎么干燥的?我大开眼界,也不是恒温的机器,也不是烘台或者烘箱,居然是放到杀青机里滚出来!这个我只有呵呵了。茶农嘛,我呵呵得更厉害,要不就是半路出家,依葫芦画瓢,连杀青都杀不熟的,反正也是和别人一样,锅里炒炒,簸箕里搓搓,烘箱里烘烘拿出来,根本不知所谓的,就是有点技术,但是心术不正的,要不是杀青故意杀嫩一点,要不就是烘干做点文章,甚至是直接赤裸裸短斤少两。我今年在一个很好的茶园里面收茶,那一块茶园有三个茶农,有一个我极其满意,拿的茶现在已经卖光了,拿到的朋友也很满意,谓为极品。而同样一块地,另外两个茶农居然做出来颜色都黑掉了,没有任何香气只有焦味,喝起来还不如喝白开水,开我的价钱还一分不少,不是亲眼看他们做出来我会认为是陈茶。另外一个山头的茶农故意不烘透火,为的什么?五斤干茶可以变五斤半。现在不亲眼去看,亲手去闻,亲自去喝,我根本不敢收茶。


    这么多年有很多茶友来九江寻茶,也有很多茶商来九江进货,我接待过其中一些,2011年我还陪同过两位美国比较知名的茶商来庐山拍摄庐山云雾的纪录片。茶友我觉得大多乘兴而来,乘兴而归。但是茶商我看有不少是怀着希望而来,透着沮丧而归。为什么,很多方面,最主要还是品质不同一,没有稳定的供应和价格体系,品牌支持更是谈都不要谈。只有零星散落的偶尔可见的好茶,这家只有三斤,那家只有五斤,不够支撑一个茶店或者茶庄的品种经营。所以最后他们基本上放弃了这个品种。品质上如此,商业上也是很难,茶农就不要说了,连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茶场都很少看到有正常的商业逻辑的。茶场不愿意存货,不愿意备货,茶商看中了哪个品质,就要茶商全部现金买下,不然不保证后续有同样品质的东西。长此以往,哪个茶商愿意经营正宗的云雾茶呢。所以我能够理解全国各地的茶庄里99.9%的庐山云雾不产自庐山,就连我们本地茶庄也有很多是呵呵呵呵的,能怪别人吗?


     今天激动了一点,也没什么条理,先说到这里吧。
微信:lushanweiluojie
QQ:137 2955 113
茶农一线庐山云雾
http://shop34427354.taobao.com
离线zxks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4-07
其他不关心,只要有魏兄在,我们就有好茶喝,辛苦了
离线十八子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4-07
回 zxks 的帖子
zxks:其他不关心,只要有魏兄在,我们就有好茶喝,辛苦了[表情]  (2015-04-07 23:34) 

魏兄, 是个重行的人!
吾心本无疆.........
相遇中轴线!
QQ:984788703
微信:  13420129087  
离线大冯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5-04-08
魏兄好,今早庐山的倒春寒已上了央视的新闻,可见灾情之严重,特意提到茶叶的减产。
离线cool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4-08
看完了魏兄整篇文章,说的很透!政府的指导、监管措施不到位,再加上茶农和茶商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导致正宗庐山云雾茶很难走出去……

[ 此帖被cool在2015-04-08 08:13重新编辑 ]
喝茶人 , 心态要放平。
喝什么不重要 , 喝明白才重要。
离线eshao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4-08
爱之深,责之切!魏兄辛苦了。
离线品喝饮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4-08
读魏兄的贴,总是有收获,魏兄辛苦了!
爱喝茶想了解茶
离线翠尖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4-08
庐山云雾是如此,徽茶亦是如此。
每个爱茶之士,种茶之农,经茶之商都应阅读此文!
在线ccz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4-08
好贴
离线希紫卡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4-08
感觉缺少科学有效的统一管理。不光在各地的茶叶方面。
中国很多方面都是这样的。
很多有能力的人不愿意或者没意识去做。有迫切心想做的能力可能不足。

比较现行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企业管理者的意识。但是好像也比较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