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16阅读
  • 20回复

【永德茶话】 (连载整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6-08-23


茶叶栽培永德茶树栽培起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文字记载可以追朔到距今600余年的明代洪武年间,当时县境归湾甸御夷州管辖。据史料记载,明初湾甸茶已颇有名气,最负盛名的当数“镇康大山茶”,品种可能属大理茶和滇缅茶(伊洛瓦底茶,也称木邦茶),有“生津液,利血脉,治久疟,辟邪气,杀鬼物之功效”。至今县内仍有部分明代栽培茶园的踪迹,过渡型古茶也有留存。明清两代,县内重要商品之一食盐主要有两个来源,景谷的锅盐、脚盐和缅甸仰光的海盐(俗称砂盐),马帮顺便带回了普洱、勐库优质云南大叶种茶以及滇缅大叶种茶的茶籽,中上人家在房前屋后、园子地埂上种植(俗称“埂子茶”,离古宅较远的茶园一定不是明茶园,这是辨别的小窍门之一),供自饮及待客,相较饮用野茶已属时尚。初期仅零星种植,规模不大,未形成商品茶。宣统二年(1910年),地方当局首开倡导种茶之举,用公帑派员赴普洱、勐库等地购运茶籽,首期每户发20粒,责令种植(1万余户料不低于20万株),县咨议局副议长鲁效周受命主持德党示范茶园(地点在后来的下条街以下、农机厂以上,现已无踪迹),县内茶业渐有成效,家庭手工制茶渐兴,县内至今仍保留有10万余株宣统古茶。至1935年茶叶产量已达4.5千担,主要销往保山、大理及缅甸腊戍。1949年,全县有栽培型茶园面积3500亩。1950年代后期、60年代、80年代和新世纪初,县里先后组织4次大规模种茶高潮。其中,大跃进时期,随着农村合作化的完成,为茶叶连片种植提供了可能性,1960年,全县茶园面积突破万亩,被列为云南省八大茶叶基地县,居第五位;1966年突破5万亩;1981年起,唐起文书记、左李祥县长再度推动茶叶发展,茶园面积迅速增长,为提高单产,还对2.5万亩老茶园进行了修剪和台刈,每亩补助10元,1988年茶园面积突破10万亩,总产量2292吨,涌现出一批百亩茶园专业户;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县里大规模推广无性系茶苗栽培,主要品种有云抗10号、14号,清水3号等品种,鸣凤山等地形成万亩连片茶园。至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17.5万亩,其中,高优生态茶园3.3万亩,有机茶园0.98万亩,茶叶总产量8541吨,农业产值1.55亿元。





[ 此帖被紫顺在2016-08-23 16:57重新编辑 ]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6-08-23

优良品种】已知永德茶树品种12个,变种1个。传统栽培品种主要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滇缅种、忙肺群体种、鸣凤山群体种、藤子茶(藤子茶)等;无性系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14号,清水3号、凤9号等。1980年代初期,经云南省标准计量局鉴定公布,县内乡土茶种忙肺、鸣凤山两个群体种为优良品种。1988年,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云南省地方标准》将忙肺大叶茶纳入茶树地方品种。近年,永德茶叶单斤价格突破百元的区域主要有忙肺、鸣凤山、梅子箐及亚练藤子茶。

勐板忙肺茶:规模化种植始于宣统年,受马鞍山段氏影响带动,广泛种植。民国年间天池镇范围内,忙肺茶与马鞍山(今属镇康县)茶、文曲茶齐名,1970年代开始作为公社办公用茶,名气更响。茶园向阳背风,白砂土地,乔木型植株,树高1-3米,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长13.5厘米,宽6.3厘米,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质厚,叶缘微波,叶钝尖,叶脉11-13对,叶齿密锐。芽肥,多茸毛。产期3月下旬至11月下旬,结实性强。水煎出物含量45.36%,茶多酚含量34.07%,氨基酸含量3.09%,咖啡碱含量4.13%,儿茶碱含量144.54毫克。条索肥壮,嫩芽白毫显露,汤色黄浓明亮,清香味甜,口感饱满和谐,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耐泡。茶园平均海拔1380米。

德党鸣凤山茶:源于明代,规模化种植始于宣统年。乔木型植株,最大树高7米,树幅6米,主干围138厘米,树姿开展,分枝高且密。叶型呈椭圆急尖,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面隆起,叶背卷,叶质厚,叶脉12-14对。芽黄绿色,多茸毛。产期3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结实性强。水煎出物含量42%,茶多酚含量30.1%,氨基酸含量6.95%,咖啡碱含量3.02%,条索肥硕显毫,香气鲜纯浓郁,汤色明亮,清香味甜、味浓鲜爽。茶园平均海拔1990米。

小勐统梅子箐茶:规模化种植始于宣统年,茶园为喀斯特熔岩地貌,向阳被风,夹砂土地。乔木型植株,最大树高3米,最大基围68厘米,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型呈长椭圆急,叶长7-18厘米,宽6-10厘米,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内折,叶质厚且柔软,叶脉13-19对。芽叶黄绿色,多茸毛。产期3月中旬至10月下旬,结实性强。水煎出物含量44.1%,茶多酚含量31%,咖啡碱含量3.3%。条索肥硕紧结,显毫,匀整,香气浓郁纯正,兰香明显,汤色黄浓明亮,滋味鲜爽,口感饱满,苦涩较轻,生津明显,喉韵清爽顺滑。茶园平均海拔1600米。

亚练藤子茶:种植始于明代。章太及周边村落现存6000-8000株藤子茶,是云南群体种原始变质之一。乔木型植株,最大树龄500年左右,树势高大,树高5-13米,树干基围1-2米,树姿半开展,分枝高且密,树梢状若细藤子。叶型呈椭圆急尖,长12-15.5厘米,宽5-6厘米,叶色暗绿,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质厚硬,叶脉11-15对,叶柄呈紫红色。芽叶随季节变化呈现嫩绿和紫红两个颜色,油润,亮泽。一般只采春茶一季。水煎出物含量44%,茶多酚含量33%,咖啡碱含量3.9%,花青素含量高达0.5-1.23%,是其他绿芽茶的50-120倍,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条索紧结细嫩,显毫,色泽青绿亮泽,汤色浅黄尚浓,香气浓郁,持久,微苦不涩,口感饱满,舌底生津,喉韵鲜爽,回甘持久。茶园平均海拔2000米。

[ 此帖被紫顺在2016-08-29 09:04重新编辑 ]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6-08-23


茶叶初制】县内茶叶初制主要分为初制青茶和初制红茶两大品类。
初制青茶又有初制晒青和初制烘青两种,统称青毛茶,既是初级商品,又是精制茶原料。传统晒青初制加工方法是:铁锅煎炒杀青,取出席地手揉,抖撒暴晒,待水分蒸发,再次揉捻,三揉三晒,成型上乘,当天杀青、当天晒干者佳。加工要领是:杀鲜用猛火、勤搅、快煎,揉茶头轻、二重、三缓和,晒茶抖开散匀。传统加工工艺虽能做出好茶,但也存在劳动强度大,成型不紧结,生产能力低下等问题,特别进入夏秋雨季后,难得一天晒干,影响品质,甚至霉坏变质。为此,开始尝试技术攻关,如班卡乡放牛场村民曾研制过手动揉茶器具,能用但无实质性突破;1954年,县茶叶组从凤庆请来技师,共同在小勐统茶叶组研制出第一台手推揉茶机,工效成倍提高,在县内推广和完善;1957年县茶叶站再次组织攻关,以手推揉茶机为基础,改为以水力或畜力带动,工效又有提高,并研制成功首座土烘房,加工出合格产品;1964年县茶叶站开始引进柴油机及思茅产揉茶机等成套设备,陆续装备部分社队,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到1966年,初制青茶产量突破400吨,1980年突破1000吨,1988年突破2000吨;“十一五”期间年产量4000-6000吨;“十二五”期间年产量多在6000-8000吨。
红茶初制试验始于1960年,技术工艺来自凤庆茶厂。当时,红毛茶价格比青毛茶高出过半,而且紧俏,为顺应这一市场新变化,“青改红”开始酝酿,县茶叶站派员深入小勐统碓房洼茶叶初制所,与制茶工一起攻关,利用原有水力揉茶机及土烘房,加工出永德历史上首批初制红毛茶468斤,此后经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年产初制红茶4吨。鉴于永德是青茶原料县,至1980年初制红茶的产量仅为100吨左右。1987年,永德正式被省批准使用世行贷款,建设茶叶生产出口基地县,红茶生产步入快车道。1988年,集体、个体红茶初制所已达246个,年加工能力1250吨。1990年代整个茶叶市场长期低迷,红茶生产随之萎缩。进入21世纪,初制红茶有所恢复。目前,全县年产初制红茶千吨左右。



茶叶精制】全县茶叶精制茶始于1975年。1975年云南省永德茶厂成立,在凤庆、临沧茶厂的大力支援下,第一条简陋茶叶精制生产线安装投产,当年出产精制功夫红茶25吨,经过多次技改,至1988年,年生产能力达2500吨,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主要精制产品由建厂初期的单一滇红功夫茶,发展至滇红、碎茶、滇青、普洱熟茶等4大品类60余个花色级档,获得国家进出口检验局准予加工生产、贮存、出口食品的注册证书。1982年起开辟了沱茶、方茶、饼茶、砖茶等工艺包装,产品远销29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永德茶厂出口茶叶235.5吨,创汇57万美元,上缴税金80万元,进入鼎盛时期。1990年代,受国际国内市场长期低迷,以及体制机制性障碍的影响,国营制茶企业纷纷陷入亏损,永德茶厂也未能幸免,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虽经多方努力,最终还是宣告破产。曾经的辉煌化作过眼云烟,一些老茶工、老茶师被迫下岗。2003年,茶厂一隅改制为云南永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由县内民营企业家翟荣美、高秀芝接盘,2004年1月正式挂牌,获准继续使用“雄风”商标及“云南省永德茶厂”番号。1980年代初,乌木龙乡小班贵村茶农杜金奎,摸索出一套精制烘青茶加工工艺,其产品芽条整洁、锋毫光亮、汤色呈竹叶青,饮之满口喷香、回味独特,成为永德茶叶家族中的佼佼者,获得农业部《名优茶品质鉴定认可书》,跻身中国名优绿茶,是当时县内礼品茶。进入新世纪,随着普洱茶热席卷神州大地,永德茶叶产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群雄逐鹿,县内制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只不过这次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投资趋于理性,经济效益不可同日而语。永德银竹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些年异军突起的茶企,生产的蒸青绿茶被广泛用作公务用茶。2006年底,市内领军茶企云南双江勐库戎氏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看准了永德优质茶叶资源,来县成立云南戎氏永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茶厂于翌年3月投产,占地125亩,投资9800万元,生产的“木叶醇”系列产品与母公司产品并线销售,受到市场好评。至2013,全县有精制茶企业28户,产业工人1600余人,年加工能力1万吨,年产精制茶3、4千吨。主要品类有普洱茶、蒸绿茶、烘青茶、滇红茶和CTC红碎茶。其中,紫玉、银竹、璐叶春、兰庭春等荣膺云南省著名商标。




管理体系】1953年,中国茶叶公司缅宁收购处驻县收购组在小勐统街成立;1957年,收购组迁入县城,改名县茶叶站,下设3个基层茶叶组;同年成立农产品采购局,县茶叶站划归行政领导;1958年成立县茶叶生产收购办公室;1959年成立县商业局,茶叶站并入;1960年茶叶站析出,县茶叶科成立,全省茶叶工作现场会在小勐统召开,县首次被列入全省茶叶发展基地县之一;1969年县茶叶站与其他商业企业合并,隶属县商业服务部,收购茶叶对口下关茶厂;1973年再次析出,更名县外贸站,年底站改局,基层茶叶组随之改名外贸站;1975年云南省永德茶厂建成投产,开始参与原来由外贸系统专营的茶叶收购、加工、销售业务;1978年,茶叶生产办公室合并县外贸局;1979年,县外贸局和永德茶厂合署办公,至此,县外贸局集局、厂、办于一体,负责全县茶叶生产指导、原料收购、精制加工及销售;1982年,县人民政府茶叶生产办公室成立;1987年,县人民政府茶叶生产办公室与县外贸局、县茶厂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三块牌子。1999年9月,永德县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单独设置,为科级事业单位,属政府常设议事协调机构。2002年5月—2011年5月更名为永德县人民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简称茶办、创新办,为县政府赋予一定行政职能的科级事业单位,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永德县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永德县人民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2011年更名为永德县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为县政府直属科级事业单位,加挂永德县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牌子。



茶叶经济】茶叶是永德的传统支柱产业。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勐库大叶种茶部分通过县境运往腊戍,少量在县内消费,因其口感及体感优于大树茶,制作饮用不繁琐,官绅胥吏人家,逐渐改喝,民间开始引种试种,但未形成规模,仅在小范围消费,今德党、小勐统等地还留有当时试种的古茶树。民国中期,小勐统等地开始出现专司茶叶采购输出的商号,年采购量多达千担。1953年3月,中国茶叶公司缅宁收购处驻县收购组在小勐统街成立。解放至改革开放初期,永德围绕“无茶不富”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用茶叶绿化祖国边疆”的生态理念,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上世纪60年代,临沧地区销往西藏、西北等地的边销茶10000担,永德县就占7000多担。1988年,全县茶叶总产量2292吨,总产值1375万元,茶叶占农经作物总收入的58%、农业总产值的22%、工农业总产值的15.8%,茶叶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40%左右,成为最重要的财源,茶叶生产成为当时山区、半山区群众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吃盐穿衣,孩子上学,主要靠茶叶收入。至2014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7.5万亩,农业产量突破万吨,综合产值近7亿元。










[ 此帖被紫顺在2016-08-29 09:01重新编辑 ]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阳光23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6-08-23
风景真不错。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6-08-28







茶叶经济】茶叶是永德的传统支柱产业。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勐库大叶种茶部分通过县境运往腊戍,少量在县内消费,因其口感及体感优于大树茶,制作饮用不繁琐,官绅胥吏人家,逐渐改喝,民间开始引种试种,但未形成规模,仅在小范围消费,今德党、小勐统等地还留有当时试种的古茶树。民国中期,小勐统等地开始出现专司茶叶采购输出的商号,年采购量多达千担。1953年3月,中国茶叶公司缅宁收购处驻县收购组在小勐统街成立。解放至改革开放初期,永德围绕“无茶不富”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用茶叶绿化祖国边疆”的生态理念,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上世纪60年代,临沧地区销往西藏、西北等地的边销茶10000担,永德县就占7000多担。1988年,全县茶叶总产量2292吨,总产值1375万元,茶叶占农经作物总收入的58%、农业总产值的22%、工农业总产值的15.8%,茶叶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40%左右,成为最重要的财源,茶叶生产成为当时山区、半山区群众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吃盐穿衣,孩子上学,主要靠茶叶收入。至2014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7.5万亩,农业产量突破万吨,综合产值近7亿元。







[ 此帖被紫顺在2016-08-29 08:57重新编辑 ]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6-08-29


茶俗茶礼】永德饮茶历史悠久,与茶有关的古地名还保留有大茶山、二茶山、茶山箐、茶山沟、老茶地及茶铺等;民间历来把茶视为止渴解热、清暑利尿、化油消食、清心醒脑之物,有“做人不吃茶,白来阳间耍”、“早茶一盅,整天威风”等谚语。永德先民笃信茶能通神,因此凡是带有仪式感的活动都离不开茶:求神拜鬼或祭拜故人,必有净茶斋饭或三牲汤饭(此处的“汤”指茶汤,也有单独将茶汤称为“茶器”或“茶气”的);来人来客,少不了茶汤伺候;提亲说媒,糖包礼信中少不了茶叶。民间对大树茶(野茶)有一套加工制作及饮用的传统方法,加工要求叶嫩、炒熟、揉足、干透、发汗、封装;饮用时冲泡方式多为小罐烤茶,也称“百抖茶”,先将小土罐加热,放入茶叶边烤边抖(摇),待烤出香味时冲入开水,头水倒掉,分盅饮用或添沸水冲淡饮用,茶汤粘稠色深黄,滋味浓酽,劲道十足,有“头碗苦、二碗涩、三碗四碗好待客”之说;胃肠不好茶瘾又较大者,有人将当年制好的毛茶装入竹筒或竹篓,以笋叶遮盖,放置于火塘上方,隔年饮用,汤色转红,香气更高,味道更醇,胃肠刺激减少。永德民间傣医傣药、佤医佤药,以及布朗医药中有不少以茶入药的验方。


[ 此帖被紫顺在2016-08-29 08:56重新编辑 ]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6-08-29
回 teavip 的帖子
teavip:学习! (2016-08-23 14:02) 

谢谢您的支持。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6-08-29
回 teavip 的帖子
teavip:学习! (2016-08-23 14:02) 

谢谢支持。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6-08-29
回 engros 的帖子
engros:人间仙境啊[表情]  (2016-08-23 14:09) 

是的,好山、好水、好茶。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6-08-29
回 2012 的帖子
2012:喝过永德藤子茶,,很特别[表情]  (2016-08-23 15:43) 

是的,藤子茶是永德特有的珍稀品种。我们每年做的藤子茶也很受朋友们的喜欢。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