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95阅读
  • 16回复

忙石寨傣族手工绵纸与普洱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紫顺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6-09-02




忙石寨傣族手工绵纸与普洱茶


      永德手工大白绵纸始于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南诏和大理在“永昌西南,怒江流域的一处坝子”置城行政,曰“拓南城”和“棣赕镇康城”(今永德县永康旧城)。当地所产桐华布进贡南诏朝廷,土产大白绵纸销往内地。县内最早生产大白绵纸所用原材料及生产工艺已无从考证,但基本可以推断是黑僰濮部濮人用构皮为原料手工造纸,据宋《太平御览》卷791 引郭义恭《广志》说“墨□濮在永昌西南, 山居耐勤劳。其衣服妇人以一幅布为裙,或以贯头。丈夫以□皮为衣。”说明当时永德一带的少数民族已能够制造构皮布,从构皮布到构皮纸,在技术上是十分容易的。南诏时称构树为柘树,并大量栽培,唐樊绰《云南志》卷7 说:“蛮地无桑,悉养柘,村邑人家柘林多者数顷,耸干数丈”。这里“柘”树就是指构树。公元1409年,明朝置镇康御夷州,治所在今永康旧城,住民以傣族为主,30多年后开启世袭土司制度。因公文、书写、包装等需要,便在旧城南侧的忙石寨开办手工作坊制造构皮纸,官办或私营无考,沿袭“拓南城”和“棣赕镇康城”时期生产工艺。公元1500年前后,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县境,经书抄写对绵纸的需求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南桥河上游忙东河流域的佤族和布朗族开始人工栽培构树,提供构皮,至今班卡乡骂榴寨仍是县内主要的构皮产地。


      构树是桑科构树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多米, 为强阳性树种,适应性特强,抗逆性强。根系浅,侧根分布广,生长快,萌芽力和分蘖力强,耐修剪,抗污染性强。树皮滑嫩,富含纤维,纤维长而柔软,柔韧性强,永德历史上用其织布、扭绳、造纸,织布工艺已失传,制成耕牛用千斤索还有少量使用。构树砍伐周期一般为两年,春季皮较好剥,剥下的树皮晒干即为造纸原料,全年皆可使用。




      明代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构皮纸也称为“绵纸”。永德忙石寨傣族手工绵纸的主要特点有:纸质坚韧洁白,抗拉力强,力撕不破,皮实耐用,柔软光滑,无毒无害,防腐防蛀,吸墨性强,不易变色,保存年代久远,使用范围非常广。唐宋元明清时期,当地一直用大白绵纸书写、绘画,包装重要物品如鸦片、银币、茶叶、细软等,制作窗户纸、工艺品,宗教、祭祀、修家谱、人亲簿等均使用绵纸。用绵纸书写各种告示,如安民告示、通缉告示、杀人告示等,一直沿用至解放后,只不过由手写变为板印。至今县内佛寺的经书抄写仍离不开它,各寺所藏经书,全部为缅纸抄写,历经数百年仍完好。经书分经文和书文两种,使用文字及发音均不同,绵纸要求也不同。经文用纸在制作时须三层湿纸叠加晒干,折叠成折子,用途为抄写佛教经典,抄写时不许增,不许减,不得更动一字,藏经量大的缅寺,和尚几年抄不完一遍;书文为整张使用,内容跟写文章差不多,有创作空间。当地傣族家中老人还健在时就开始准备后事用的经书,一般会请和尚抄写经文2部,书文21部,家有二老就要准备二套,用特制的黄被包裹存放,待老人“成佛”时,请和尚念诵备好的经书,念完后将经书存放于缅寺。傣族人笃信唯有如此,死后灵魂才能升天,并保佑后代平安。历史上永康大白绵纸不仅行销内地,还远销东南亚上座部佛教地区。清末县境社会大动荡,傣族纷纷外迁,手工构皮造纸术随之向外扩散。明清时期,永德境内还要一种用竹子为原料制作的竹纸,俗称“草纸”,因其产量高价格低,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其质感和品质与构皮制造的绵纸不可同日而语,至今县内还保留不少以纸厂相关的村寨名。




      忙石寨坐落于永康街东北角的南桥河畔,与旧城土司衙署隔河相距约千米,现有77户320人,全部为傣族,据村中老人讲述,他们的祖先来自芒市遮放坝,在此定居已有500年,由于傣语音译地名的缘故,芒市寨现在叫忙石寨。村中最老的菩提树高30米,树干基围5.23米,树龄近500年,1996年被列为省级古树名目保护,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它默默见证了村子的繁盛兴衰,也见证了傣族先民忙碌造纸的场景。村里树龄近300年,30米高的老芒果树还留存十多颗。平日里,寂静的缅寺让村落更显祥和。村落背靠二级公路,与永康新城比邻,出则繁华,入则宁静,是一个难得的好去处。


      忙石寨傣族手工造纸为家庭作坊生产,以40到50多岁的中年妇女为主。1982年有21家,目前有12家,每年各自生产几千到万把张绵纸,收入几千到一两万元,效益不高,现在仅作为家庭妇女的副业来做。现年77岁的周小三老人25岁跟母亲学习造纸术,一做就是50年,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直到两年前由于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她的传承人为50多岁的金小叶。




      忙石寨手工绵纸的制作工序多且繁杂:将构皮浸泡一天一夜;在大锅中放一层栗柴灰再放一层构皮,共4-5层;煮3、4小时直到煮扒;煮好的构皮挑到河边漂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2次,每次约1小时,之后漂洗,洗白为止;逐一分拣构皮,质量好的和次的分开;在石板上放适量构皮,双手各抡一个木槌捶打,直到构皮变绒;在水池中放入纱布框,将适量构皮绒放在框内,双手在水中轻快搅动均匀;取出纱布框斜放滤水,纸浆已挂在纱布上;数分钟后用饭碗口将纸浆擀平;日光下晒2、3小时,干透即可将纸从纱布框揭下;每十张一组,折叠三道捆绑成型即可。整个工艺中唯一的辅料是灶灰,一定要用栗柴灰,如果用松树、杂木、竹子的灶灰,造出的纸颜色不够白,质感也不好。这套工艺流程竟与1500多年前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构树皮造纸方法大体一致,令人称奇。

      历史上傣族一般用竹筒或篾盒贮存茶叶。据说有纸烤茶的茶艺,所用纸张为构皮纸,但展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近一二十年,忙石寨手工绵纸开始应用于普洱茶包装。因其生态、环保,无化学添加剂,纸质柔软,洁白坚韧、耐折耐拉,透气性好,受到一些茶叶发烧友青睐,专门买去包装普洱茶。既可做纸箱内衬包装高端散茶,也包装七子园饼、砖茶、沱茶等。皮实耐用方面,以一片400克茶饼为例,每次喝掉4克,喝完一饼茶包装纸需开阖100次,即便进口高档棉纸,到了后期难免会出现破损,用忙石寨手工绵纸包装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具有收藏属性,使用忙石寨白绵纸包装,可以保证几百年品质不变,而且经久耐用,古朴美观,透气防虫,文化味浓厚。茶饼喝光后剩下的绵纸还可以用来包老火腿,通风透气,不会长蛆。总体上,用忙石寨手工构皮纸包装普洱茶目前还属小众消费,无法大规模推广,主要原因一是看似土气,其貌不扬,识货者少;二是因其透气性好,印刷机吸不起来,无法机器印刷,只能手工丝版印刷;三是纸张太厚,茶叶包装工的手不耐磨;四是全手工操作,生产率低下,产量上不来;五是适宜生长土地种植甘蔗后,构皮资源日渐枯竭;六是生产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生产者觉得不赚钱,商家觉得一饼茶增加一块多钱成本有点高。但不论如何,鉴于其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茶叶玩家接受和喜欢上它,一定程度上支持和保护了这个极有可能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很重视,给予扶持。相信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型之手共同作用下,这一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延续。



[ 此帖被紫顺在2016-09-02 07:49重新编辑 ]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9-02

【经文】

【抄经书】


【永德傣族构皮造纸(1)】


【傣族手工棉纸制作(2)】


【傣族手工棉纸制作(3)】


【傣族手工棉纸制作(4)】

[ 此帖被紫顺在2016-09-02 07:53重新编辑 ]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zxks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9-02
国人不知道如何来发扬及保护这种珍贵的东西。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6-09-02

【最后一道,包上普洱茶】


[ 此帖被紫顺在2016-09-02 08:04重新编辑 ]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09-02
回 zxks 的帖子
zxks:国人不知道如何来发扬及保护这种珍贵的东西。 (2016-09-02 08:00) 

包装普洱茶对手工棉纸的需求,有了文化传承和商业价值作支撑,也让其得以不断延续。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老茶铺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09-02
做这个纸非常辛苦的
离线品喝饮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6-09-02
手工棉纸+普洱茶,能成标配,为最好!
爱喝茶想了解茶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6-09-02
实地看过,也用过,的确不错。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6-09-03
回 老茶铺 的帖子
老茶铺:做这个纸非常辛苦的 (2016-09-02 09:03) 

是的,但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传承。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离线紫顺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6-09-03
回 品喝饮 的帖子
品喝饮:手工棉纸+普洱茶,能成标配,为最好![表情]  (2016-09-02 16:48) 

天生一对,相得益彰。
特别是普洱茶在转化的过程中,优质的手工棉纸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