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4阅读
  • 1回复

篆书对联014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禄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6-09-11
篆书对联014

[ 此帖被天禄在2016-09-11 06:12重新编辑 ]
天禄堂果敢茶 13701136603 QQ:1596649512
离线天禄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9-11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此联出自南宋诗人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花。
书写此联,赠给山西朔州的白老师。今天是教师节,祝白老师节日快乐。顺便说一下, 汉字“乐”什么是意思。
在汉字演变中,有两个字发生了错位,以致今天的国人不知道 “快乐”从何来。
这两个错位汉字是“乐(樂)”与“契”。“乐(樂)”下面原本是一个“大”,错成了“木” 字;“契”下面原本是一个“木”,错成了“大” 字。“乐”(樂),在吴大澄的大篆里, “木”是写成了“大”;在罗振玉的甲骨文书法中,“契”写为“栔”,即“大”是写成了“木”。两位大师级的人物绝不会偶然这么写,只是天不假年,没让他们进一步地阐明观点。在看到吴大澄的大篆之前,我对“樂”关注了很久,对“樂”下面“木”的来源非常困惑。
“契”,《说文》说是通“栔”。右边是一把刀形,左边的一竖三横表示是用刀在一块小木条上刻下的三个记号。它形象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结绳记事之外的另一种主要记事方法———契刻记事。
是什么时候将“木”误写成“大”,成了今天的“契”字呢?又是什么时候将“大”写成了“木”樂,成了今天的“樂”字呢。我猜想应该是秦汉之际,这个历史大变革时代。在汉字的发展史中,经历秦王朝统一汉字的变革,到了汉朝,书写又开始由繁至简的回归,在书法上它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隶变”。
如果“樂”是错误地将“大”写成了“木”这个判断的前提成立,我们就再大胆地追寻“樂”的最本原的意义。
“樂”由两个“幺”,中间一个“白”和下面的“大”组成。
“幺”、“白”、“大”在汉字中最早的意思都是指人。
“幺”是指小孩子,现在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老幺”就是最小的孩子的意思,由它组成的字有“幼”、“断(斷)”、“继(繼)”、“绝(絕)”(绝在篆书中有一种写法是反向的继)、“糸”、“孙(孫)”都与人有关系。
“白”通“伯”,大拇指的意思,引申为长老之意。这在钟鼎文中广泛存在,如大盂鼎,兮甲盘、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中有:“王曰:白父孔显有光。”
“大”是一个站立的人的形象,在篆书中与“立”就差下面一横。许慎《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樂”就是一个长老肩膀上有两个玩耍的小孩子,这正是一个含饴弄孙的场景。
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中国人最早定义“快乐”,只与人有关系,与金钱、与物质关系不大。我们的祖先对“乐”的界定是非常准确的。只有这种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才是快乐之源。
祝朋友圈里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 此帖被天禄在2016-09-11 06:14重新编辑 ]
天禄堂果敢茶 13701136603 QQ:159664951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