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1阅读
  • 10回复

中元节漫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8-23
二,忆旧
我老家惠安,属于泉州管辖下的一个县。小时候,普渡节是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花钱最多的节日。
早期的闽南人生活多艰,父母养活子女,殊为不易。我父亲母亲的兄弟姐妹(据说都有八个),我亲眼见过的,都只有两三个。至于我的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是一个也没见过。听长辈说我的爷爷因为要负担一大家子的生活,每天步行挑鱼到泉州贩卖,积劳成疾,四十多岁就去世了。
对闽南人的日常生活来说,祭祀先人,是最重要的。早年有一碗米饭,也要先“敬公妈(爷爷奶奶)”,然后才能给孩子吃。我记忆最深的是,我当年的一位小玩伴,是这样对他妈说的:阿娘,为什么我们家不要每天都做忌(先人忌日的祭祀)呢?这样我们不就天天都可以吃白米饭了吗?
闽南人,对父母爷奶的生养恩情,对祖先神灵福荫佑庇,是特别铭记在心的。这,也是普渡节的社会基础。
在惠安,因为闽南话发音接近,普渡又被戏称为“补肚”。普渡期间(经常为期一个月),按片区划分,家家户户轮流祭祀请客。大吃大喝,到了铺张浪费的地步。政府视之为封建迷信,不良习俗,屡禁不止,最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平时吃不饱饭的人家,在普渡这一天,也只能倾其所有,“打肿脸充胖子”,甚至也有举债过节的。不懂事的孩子,在大快朵颐的背后,是成年人的心酸和无奈。
清人王凯泰《中元节有感》描写了闽南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普渡节,初衷是思亲祭祖,但是,“走得远了,就忘了为什么出发”。到如今,变成了互相攀比、大吃大喝、倾家荡产的节日。
我们时常讲做人要“回归初心”,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传统节日也能一样“回归初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