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0阅读
  • 0回复

“中国红茶之乡”英德创新路(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侯凯东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03-25
  传统农业产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品牌,求发展?请看———
  “中国红茶之乡”英德创新路(一)
  
  本报记者周宏平  
  今年8月8日,国家林业总局中国经济林协会专家委员会正式命名英德市为“中国红茶之乡”。这是英德茶叶生产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英德茶区的至高荣誉。英德市将以此为契机,以多元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英德茶业经济。
  英国女皇爱饮英德红茶“英德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建立了全省最大的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基地,所产红茶品质优异,堪与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媲美,受到国内外青睐,尤其是英国女皇特别喜欢品饮英德红茶,英德红茶被定为英国皇室国茶”。省著名茶叶专家,茶叶局退休干部、农艺师袁学培告诉记者,1959年,英德建起“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即今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1965年,全国第一个县级茶叶专职部门———英德县茶叶局宣告成立。此后,英德茶叶得到极大发展,英德茶叶从生产到科研,从加工到管理一度走在全国前列,鼎盛时期有茶园11万余亩,大小茶厂200多间,年产量达5万担,红茶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提供4—5万担红茶出口,年创汇400—500万美元。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陶铸同志关怀下,“中南茶叶技术学校”在英德创办。英德茶区在发展茶叶生产过程中,培养造就了大批茶叶人才。从1963年开始,英德先后为国家派出三批科技人员共7人赴柬埔寨、玻利维亚等国家开展茶叶技术工作,并为海南、广西等省培训1000多名茶叶生产技术人员。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所内建有华南地区最大茶树品种资源圃,现收集和保存茶树资源1213份。”省农科院茶叶所副所长吴家尧告诉记者,英德市育成茶树品种7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3个。获奖科研成果39项,获奖产品40多个,并在国内首创了出口红碎茶加工整套初制和精制机械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茶叶局经10多年研究主持的《“英州一号”茶树品种培育、繁殖、推广》项目2003年通过清远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该成果同时获清远市200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英德市2002—200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年磨剑蓄势再发“1992年,是英德茶叶的分水岭,这一年,国家取消了茶叶出口补贴政策,实行茶叶出口业务自负盈亏,英德茶叶出口遭遇‘急刹车’,”英德茶叶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黄国干告诉记者。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英德茶区品种单一(以云南大叶种为主),茶类单调(以出品红茶为主),不能适应市场变化,茶叶出口滞销,而加工绿茶、青茶等质量欠佳,缺乏市场竞争力。
  “当时,茶树被毁,茶园荒芜,茶叶售价每斤只有5—10元,每亩产值1000元左右。”茶叶局一退休干部回忆道。
  “英德人民不轻易言败,在短暂的徘徊和反思后,英德人民开始重振茶叶之路。”英德茶叶局黄国干说,自1992年后,英德市茶叶局以英德市茶树良种场为基地,先后引进了单枞十大香型系列、黄旦、八仙茶、梅占、上梅洲等优良品种;培育了适制乌龙茶和绿茶的“英州一号”优良茶树品种;英德境内的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也先后引进了台湾金萱、翠玉、铁观音、金观音等优良品种,研究培育了国家级优良红茶品种英红九号,建立了高香型茶园示范基地和良种良苗基地。
  在省扶贫资金和华南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英德茶叶局1992年在岩背镇建立了高香型茶园生产基地,取得了成功。如今,岩背高山云雾茶已成为广东省名牌茶叶。岩背茶厂、英华茶厂被评为广东省2004年度最具竞争力的茶厂。经过几年的发展,英德已育成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黄叶水仙、黑叶水仙、秀红、五岭红、英州一号等7个自创茶树品种。育成的英红九号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经农业部质检中心鉴评达出口二套样红碎茶高档水平。据统计,英红九号亩产干茶225公斤,是常规品种2至3倍;亩产值达1万元,是常规品种5至6倍。育成的英州一号,制绿茶,滋味醇厚,制乌龙茶,滋味甘醇,打破英德无乌龙茶的历史,英州一号年亩产值1.2万元,是常规品种6至8倍。
  据英德茶叶部门统计,英德市区茶庄从2001年48家增至2004年68家,茶艺馆也有6家。与此同时,英德开创以宣传茶文化为主旨的茶文化专项旅游,1998年,英德茶叶局主办的“茶趣园”开张,2001年,省茶叶研究所创办“茶叶世界”。2005年全年,英德茶叶总产量2932吨,总产值10555.2万元。
[ 此贴被侯凯东在2006-04-05 09:28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