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844阅读
  • 90回复

[转帖]焙茶原则与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6-05-04
三、茶叶烘焙温度与外观变化

色:色泽来源主要来自叶绿素,因烘焙过程因温度而改变。由翠绿-黄褐-红褐-黑褐。80℃无差别,好茶只要80℃但水份含量无差别、100℃光泽消失、120℃2-4小时变黄褐以上叶底还能全开,140℃2小时变红褐、叶底半开,(等于160℃1小时)※焙茶温度超过130℃有燃烧的危险。再加长时间变黑褐色,叶底不开。茶黄质后氧化的关系变茶红质,120℃2小时以下纤维不会变死,以上会变死,颜色变黑褐色已碳化,味道火味,茶也部份燃烧。135℃只在外销茶、饮料茶原料烘焙时看过。

香:台湾茶能在世界保持不败的地位就*香。茶是活的,在丢弃之前香气、滋味持续在变,轻发酵茶要清香非菁香,发酵不足、炒菁不足的菁香容易变,焙火时不易入火,杀菁时要捉香,香气不足的用焙火来提高香气。香气的变化:清香-蜜香-焦糖香-炒米香-火味-火焦味-火碳味。焙茶时茶会变酸是因为儿茶素遇热的关系,炒米香至火香*梅纳反应〔还原糖与氨基酸在高温时结合〕蜜香与焦糖香是焦糖化作用〔糖直接熬就有焦糖香〕

味:味要的是活性,但茶愈焙活性愈低。

苦与涩:苦焙不掉,涩可以因焙火而降低,有时茶愈焙愈苦是因为涩味降低而感觉愈苦,再焙下去涩还会提高,感觉又回复。为何有如此变化!不知道。

醇与韵:苦与涩保持平衡点才能感到醇,为什么?也是不知道,日本酱油可用仪器检验,铁观音的韵必须边焙边揉才有,台式乌龙茶再怎么焙也没有铁观音的韵。

四、茶叶烘焙器具、热源与质量的关系:

茶与热源都动:甲、乙种干燥机,香气易流失、茶容易碎,表面麻掉。
热源动茶叶不动:冰箱型干燥机,香气容易流失,可用风口的开与关及风速弥补。
热源、茶都不动:电子焙笼。
热源茶都不动热源没直接照射茶:碳焙。
渗透性热源:远红外线辅助可缩短焙茶时间。
烘焙器具、方式依茶品味、利润决定。有很多神秘的流程,茶农、茶商当做祖传秘方,只要焙出来的茶质量可以提升就是对的。

五、焙茶原则:

由低温慢慢提高:先高温如将表面焙死,水份、杂味出不来。
焙好茶要好原料,火只是辅助。
茶叶并堆后一定要焙火,质量才能划一,并堆后焙火质量可提高一个级数。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6-05-04
温度高低:温度高低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当温度升高时,茶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出来,而后香气伴随着水分蒸发出来,大部分香气成分中的芳香精油类沸点均在150度以上,因此烘焙的温度应在150度以下,通常以不超过110度为宜。通常较粗老的茶叶需较高的烘焙温度以藉焦糖产物掩盖粗老茶叶的粗菁味;细嫩茶叶则温度不可太高,而延长时间以使茶汤滋味转甘醇而香味又能适当发扬为原则。
再烘焙时间长短:同样温度下较嫩的茶叶耐火力较弱,烘焙时间宜缩短,反之较粗老的茶叶耐火力较强,烘焙时间需较长;粗制茶发酵程度较充足者,耐火力较弱,时间要缩短,反之要延长;外形紧结的茶耐火程度高,需较长的再烘焙时间,反之则缩短时间。
 
茶叶含水量的差别:茶叶再烘焙的原因之一是要使茶叶中的含水量降低,因此含水分多的茶叶,烘焙温度要提高、时间要延长。同时烘焙的环境若较潮湿,亦需注意提高烘焙温度或时间。
 
茶量多少的关系:因茶并非良好的传热导体,因此含水量高、条形紧结的茶以薄摊为宜,若摊放过厚,亦造成闷变。
 
补火:补火是茶叶装箱运输前的重要程序,若是茶叶干燥程度够则不需要。补火使用的温度通常不可太高,时间亦不可太久,以免影响原先制茶的香气及滋味。一般而言,焙火程度低的茶不可超过90度,较次级的茶亦不可超过110度。

掺和:掺和就是把喜欢而且可以掺的食物与红茶拌在一起,如把洛神花切碎了与红茶掺在一起,如把洛神花茶,把薄荷切碎了清茶掺在一起,就成了薄荷茶。将食用香料掺入茶中的做法也称为掺和,如加入苹果香料而成苹果茶,加入柠檬香料而成柠檬茶。掺和茶必须把掺和的物品标示出来,若掺了增加茶叶甘度与香气的物质而不标示,只说该茶又甘又香,那就违反了食品标示法。到目前为止,各类茶的香气尚无法以人工合成的方式制造,所以若是某种茶像极了茶种花或某种食品的香,那就要怀疑是否掺了人工香料。茶的甘也不会一喝就很凸显,而是所谓的回甘,若是喝了马上感受甘味,而且很强烈,也应该怀疑是否掺入人工甘料。

陈放:陈放就是把茶买回来放,放个一年、五年或更久,使茶性变得更加醇和。陈放一年者是属于短期陈放,目的只在降低茶的青味与寒性,多利用于绿茶或不焙火的茶类,这类型的陈放要特别要求干燥。陈放三、五年以上者是属于中期陈放,目的是要改变茶叶的品质特性,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变得醇净而少刺激,多利用于轻火以上的叶茶类。十年以上者是属于长期的陈放,目的在改变茶叶的风格,使之产生老茶的另一股风味,多利用于轻火以上的叶茶类与后发酵茶。

陈放要在阴干无杂味的地方,包装的要求是防潮不透光,但不要抽真空不要冷藏。湿度高的时候不要开封,不要常开封,受潮后要再干,再干的方法依茶的种类选择低温干燥或高温干燥。茶的品质宁可高一些,因为陈放的时间是高价的;一开始的焙火程度不要太高,否则以后变化的空间不大。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6-05-04
影响茶叶品质的环境条件

茶叶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引起茶叶陈化劣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线。在诸多的因素中茶叶水分(空气湿度和茶叶自身的含水量)是导致陈化变质的主要原因,温度、氧气起加速和延缓陈化变质的作用。

1.水分的影响
   茶叶是一种干燥的农产品。食品学理论认为,绝对干燥的食品因各类成分直接暴露于空气,易受空气中氧气的氧化。而当水分子以氢键和食品成分结合,呈单分子层状态时,似在食品表面蒙上一层保护膜,食品得到保护,使氧化进度变缓。许多研究表明,当茶叶中的含水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与水分子几乎呈单层分子关系,对脂质与空气中氧分子起较好的隔离作用,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但当水分含量超过一定数量后,情况大变,不但不能起保护膜作用,反而起溶剂作用。溶剂的特性是使溶质扩散,加剧反应。当茶叶水分含量超过6%,或外界大气相对湿度高于6O%以上时,会使茶叶中的化学变化十分激烈,如叶绿素的变性、分解,色泽变褐变深;茶多酚、氨基酸等呈味物质迅速减少;组成新茶香气的二甲硫、苯乙醇等芳香物质锐减,而对香气不利的挥发性成分大量增加,导致茶叶品质变劣。因此,成品茶的含水量必须控制在6%以下,超过此限度则要复火烘干,才能保存。

2.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决定茶叶成分发生化学变化速度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陈化越快。实验证明,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褐变速度加快3倍~5倍。在10℃以下贮藏,可抑制茶叶褐变。在- 20℃条件下冷藏,几乎可以长期防止茶叶陈化与变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8个月的绿茶,其维生素C的保留率相差很大。
   同样,在较高温度下贮存红茶,一些未氧化的黄烷醇的酶促氧化和自动氧化,使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速度加快,从而使新茶陈化,品质下降。

3.氧气的影响
   大多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是在氧气参与条件下进行的。在平常空气中大部分是分子态氧,其氧化反应并不很强。然而它一旦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特别是有促进反应的酶存在,其氧化反应可以变得很激烈。如茶叶贮藏包装不当,进入氧气,会加快茶叶中易氧化物的氧化作用。如儿茶素的自动氧化,维生素C的氧化,茶多酚残留酶催化的茶多酚氧化,茶黄素、茶红素的进一步氧化聚合,以及脂类氧化产生陈味物质,都是在氧气的参与和作用下发生的。

4.光线的影响
   光的本质是一种能量。茶叶在光线的照射下,可以加速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诸如使叶绿素有色物质分解退色,有些成分还会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不良气味--日晒味等等。研究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受光与不受光相比较,茶叶中1- 戊烯- 3- 醇、戊醇、辛烯醇、庚二烯醛、辛醇及四种未知成分明显增多。这些成分中除通常因变质增加的成分外,戊醇、辛烯醇及三种未知成分被认为是光照所特有的陈味特征成分。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6-05-04
铁观音的品饮

铁观音的品饮艺术,主要集中讲究观其形、思其美、演过程、表其义、闻其香、品其味、会真韵等七个情节。

  所谓“观其形”,指“观外形、色泽、形态”,铁观音成品茶重似铁,色泽青褐,显砂绿,有“宝色”、三节色形状。

  所谓“思其美”,指“形态美”,铁观音茶条索卷曲紧结秀丽,素有“美如观音”之称,冲泡后叶青绿,叶缘红,有“绿腹红镶边”之美称。

  所谓“演过程”,指“沏泡工夫”,冲泡安溪茶要熟练泡茶的三大要素,又要掌握其冲泡技能。

  所谓“表其义”,指“含义”,如观音茶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音”、“重似铁,美如观音”等形象特征。

  所谓“闻其香”,指“鼻香气”,观音茶的香气特征是清高馥郁,具有天然的兰茶香,香高且长才是好茶。

  所谓“品其味”,指“尝滋味”,如观音茶的滋味醇厚、润滑,具“蜜底甜香”之感,即兼有红茶的甘醇和绿茶的清爽。

  所谓“会真韵”,指“观音韵”。所谓“观音韵”,似费解释。现以极品铁观音茶王为例作形象介绍。极品铁观音,香气馥郁持久,有特别的“观音韵”,独特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喉韵好,回味悠久,泡至7次仍有余香。

  真正的铁观音茶王,香气高强、奇特,具有浓郁持久的兰花香,还稍有一种白桂花香,滋味浓郁醇厚,稍带有天然生人参酒味,品饮之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香中有味,味中有香”,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冲至10遍仍有原茶真味白桂花香,这才是人世间上等的好茶。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6-05-04
一般有关陈化问题,大家都会以为陈化茶就是好喝
如果东西放久了,茶叶的品质就会提高
这样的问题是值得去讨论的:
如:焙火焙过头了,或者本质的茶就不是一个好的制成品
就算冻化了,茶叶还是一样的糟。
以原味茶来论焙茶是一门茶商的基本要求
而焙茶却是茶商必备的知识
有人以为以焙茶要改变茶的本质,其实是
一种完全不了解茶叶的生理。
茶酸了,茶杂了,怎麽焙?又能焙成如何?
以制茶焙茶来说:最起码的要求
是:茶叶不得出现杂味,和酸味。再来就是要求焙功
否则其馀:一律免谈。

精制的意义:

茶叶加工分为粗制和精制两大部门,加工之前段为粗制品,俱体陈述为清香茶。(采摘红过室外萎凋,静置,摇青,发酵,杀青
揉捻,乾燥},_____团揉,半球形之制作
此为俗称__毛茶

将毛茶加工成精制茶,成为一完善的饮料商品
通常粗制品因制作的关系,品质不一,且消费者买回
不易存放,氧化致使茶叶产生旧味之现象
且因初制品外观因包揉关系产品外观不一
为了确保品质,生产者应重视茶之精制工作,
以提升茶叶品质,使消费者更俱信心。
而所行之行为,我们称为精制。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6-05-04
所谓精制只是说词,未必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茶叶制作可分别两种部门
一是粗制时的成品,一般称为生茶,原味茶,讲求的是新鲜花香
有人说是果香,也有人说是奶香。
但是因茶种不同,所以呈现方式也不同
但是俱体意义为:发酵香。
粗制品如果出现发酵正常之发酵香,则精制品会更好
(指的是同是精制品比较下。在同一高明之焙茶师之手)


精制:一般意指粗制品到达售茶者手中
根据不同之口味所行之行为手法,外观。
之再制行为。
此种行为要看焙茶者自身功力有无,也要看焙茶者对茶叶原味茶了解多少?
一般要对到此等功力好者,必须经过训练方可达到美味阶段
一般商家为焙而焙,非正式所谓焙火
因为焙茶也要看茶焙茶,例如茶叶没有发酵
但是以发酵之法焙之则枉然,
如果此茶已是旧味出现则以一般焙火之法焙之也是不行
有人焙茶会出现烟味,林林总总出现在市场上不胜枚举。
所以说焙茶是焙茶,制茶是制茶是不同概念,
也就是说:精制茶和粗制品不同,不可比较
不是精制茶就比较好。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6-05-04
茶叶是一种商品,冷了要求外形美观外,更讲究色香味。一般茶菁采摘後,经过各种制造过程所生产的茶叶称做毛茶或粗制茶,毛茶由於采摘要求和制造技术不同,造成品质毛糙,老嫩混杂,形态不一,其中常含有鱼叶,老叶,茎梗,黄片及茶籽等,需要经过精制才能达到商品化的要求。精制一般包括筛分,风选,拣剔老梗,再乾和焙火等作业。而再乾和焙火最主要的目的是蒸发
茶叶中多馀之水分,清除异味,并提高茶叶香味品质和经济价值。因此焙茶技术对茶叶生产制造非常重要,要产制色香味形俱佳的优质茶叶,除了有良好的茶菁原料及制茶技术外,确实掌握精制过程之焙茶温度和时间,是提升茶叶品质之重要关键。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6-05-04
这里很好玩,没发帖限制,一口气蹬了几十楼.以上内容都看了几次,记得只有10%
大染缸
离线风之谷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6-05-04

加油,好贴。
牚心同志
茶者,树叶也,泡而饮之,嚼而食之!
离线乌龙洞府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6-09-10
掌心兄好帖
空持百般偈,不如吃茶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