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849阅读
  • 90回复

[转帖]焙茶原则与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掌心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05-04
焙茶原则

置盘平整勿突厚
四五阴阳气导流
以火助水舒枯木
生水走脉展茶性
金气克木分双质
去水驱杂解青腥
恒温循环焙茶香
水性护木火入化
降温续焙结绵稠
任由茶质合神韵
停火直待冷如霜
灵雅柔顺炉中茶

炭焙

一.要常翻拌,并要依焙青程度掌握翻的时间。
二.要对原料相当的了解才可定焙茶计划,茶样的水分很重要。
三.翻拌时要快,以减少二次温差。
刚开始用炭焙时一定要多开汤,这样才能快速掌握一些特性。
一般炭焙时间为20-90分钟不等,厚度为3cm-5cm.但不能一概而论。

炭焙茶叶的一些品质特征:
较其它焙茶方式较耐泡,茶汤较软,汤色较红,有淡木香,有种大自然的感觉。
汤色较其它焙茶方式明亮,泡时香气逊于电焙,但水香和喉韵都比电焙好。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05-04
烘焙前要对茶的整体结构需要有相当程度的判别与评定能力,透过识茶的步骤,对茶的主体结构的认知将更加慎密,才能有助烘焙前之规划能力。

水分 :在鲜叶上,水分占有 75% 左右的比重,在茶的烘焙上,其从鲜叶排出的方法是以渗透蒸腾的输送方式为之,先后次序为先叶肉、再叶脉 、柄、茎。

酶 :酶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青味 :主要源自制程中萎凋不当所致不足或不均都会产菁味。

苦味 :在半发酵茶中苦味是无可避免会存在的,只是程度与性质的不同。

涩味 :涩为在半发酵茶的范围里与青、苦一样,不可避免的存在,只是程度与 性质上的差异而已。

闷味:此味与先天无关,纯为制程上的疏忽与不当所致。

陈杂味 :形成原因以储存不当为最,如储容器破损;空间的温、湿度过高;环境 污染;受到阳光照射等。

茶叶烘焙的理论基础,视茶叶成分中氨基酸、单糖及双糖类,在受火过程时所产生的酶促反应现象。而烘焙茶叶即是视茶叶的水分`果胶质、重量, 透过烘焙器具的风、火、时间的互动关系,寻找并掌控酶促反应到所需要的涩、香、味。

舒展:为烘焙预备的 '' 舒展 '' ,其主要功能除了先排掉表面杂味外,执行首重在如何使茶均匀的受热,其阶段的多寡,视 1.~2. 的温差大小而定。

分解:温度提升是为使已舒展的平和状态的茶,产生较大的层压, 与水的活泼度,以利下面排清功能。

排清:在此位置,尽最大可能的将 '' 陈 '' 、 '' 杂 '' 透过水的导引,排出体外。

烘焙:视目的的需求,选择所需温度,先期尚需注意前段未尽的陈、杂排放; 后期以所需火候程度无注意重点。

冷却:与烘焙点较低的一个阶段烘焙,较能使茶叶内部较难移动的叶脉、茎的 水分,移转到叶肉部,再平均分布。

静置:茶叶经过较高温的过程,各结构会比较凌乱。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6-05-04
焙茶时的一些理化变化
儿茶素和多元酚在100度以下时变化较小,当高于120度时儿茶素会随温度和时间上升而减少,多元酚则相反,但为160左右时其含量又会下降。
咖啡喊会因温度上升而含量而上升,所以茶叶越焙越苦。
游离氨基酸在香气挥发时内含量就开始下降会和还原糖在高温下产生酶化反应,产生烘焙香,以焙至炒米香为佳。
在高温下儿茶素转为单宁酸再转为咖啡因,让苦的成份转为焦糖键。

焙茶会导致茶叶的内含物质凝聚,在冲茶时可以泡出焙火之前更多的物质。
焙的较成功的茶叶,在冲泡时他的头三泡都不错,较耐泡水较顺。焙不好的就只有火燥味水硬,泡时就一下子把物质冲出来,第二泡就没味了。
当然也要依据焙茶时的目的而论。

烘焙时如温度上升的太快,则焙后茶汤易浑浊对品质不利并外干内湿,易变质。如温度不够,则不稳定有机物不会大部分转为稳定的有机物。
升降火太快则入口喉部干燥,汤不顺火太硬。
如焙前茶叶水太多,则三泡后茶汤比三泡前重,苦涩味也重,焙后也只能缓和一下。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5-04
温度:温度过高则易造成焦劣,烘后外形色赤褐鲜润度差,内质香味钝,火燥味强,滋味不甘爽。如过低则转化慢,较高沸点不能发挥势必增长焙火时间,但长时间会造成茶叶香味不鲜锐并有粗淡表现,味涩水闷。
厚度:过厚会造成焙茶后生熟不匀色泽花杂,内质香味粗涩感较强。过薄摊则色欠润,内质韵味烘失,滋味醇淡。一般为1.5cm-2cm。
时间:要恒温时才能放茶叶,一般以偏高指定温的2-3度,10分钟翻一次
烘焙能让底沸点香气挥发,高沸点的熟香显露,加速多酚氧化降低苦涩,促进糖分解和焦糖化使水带甜。

高底档茶焙茶:好茶轻火,目的在于提香改善口味。低档茶火重,目的在于去苦涩及杂味使香纯

不同季节焙茶:春秋茶火轻秋更轻,因春秋茶重香。夏暑茶重火,因重味。

做青程度焙茶:做青轻则火重,改善毛茶做青过程中的不足。反之火轻。

青叶老嫩焙茶:嫩就火重,才能达到香细醇。反之轻,因过老的叶子有效成份少。如太嫩则火因更重以去苦涩,如太老则火再重使味醇和。

不同品种焙茶:如黄旦轻火,因本质不耐火。梅占重火,因火足才能提高本身的品种香。

内含物多少焙茶:内含物少可低温长时间烘焙,利于更有效的转为可溶物。

不同时候的温度很重要,所以要看茶焙茶。要依你的焙茶目的设计好你的焙茶计划,当然前提是你能掌握各种茶在各种时候的变化。

总之,以上方法不能一概而论,也要看不同烘焙目的焙茶。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5-04
烘焙是门学问。根据字意的解释,“烘”是用火烘干湿物,例如烘干;“焙”是用微火烘烤东西,例如焙茶;“烤”则指用火烧熟食物,例如烤鸭。而要了解烘焙之原理,必先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个方式。传导是指当热由热源传导过去,导致周遭的分子振动,并放出热能,由高温处渐渐移往低温处。不锈钢的传导则有加热不均匀的现象,容易导致锅中某些地方较冷、某些地方较热的情况。
  烘焙阶段常碰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烤炉预热温度不足,成型产品随即入炉,使得烤焙时间延长,水分过度蒸发。因此,烘焙损耗大,产品表面厚、颜色浅,这是因为热量不足,表皮无法充分焦化,以致缺乏金黄色泽,且内部组织粗糙。此外,炉门打开时间过长致使炉温下降。
  二、烤炉温度太高,烤焙时产品表面过早形成硬皮,使得内部组织膨胀受到压制,并且因其产品表面着色较快,使操作者误认为产品已烤好而提前结束烤焙。这种产品的内部较黏而密实,达不到应有的松软,也没有正常的香味。
  三、烤炉预热后空挡太长。干热过久的内部炉膛聚集太多热量,而较低温度的产品一入炉,所有的热源会在烘烤过程的最初阶段集中于产品表面,形成太强的上火,随即热度消失快速降温,不稳定的炉内温度造成产品内部难熟。此情况在使用一般小家电的电烤箱时最为明显。其改善之道可在预热时事先放一杯水缓和热度;或者在产品入炉前先打开炉门让冷空气进入,赶走过多的热量以稳定炉温。
  四、产品在烤盘上的摆放位置不当,造成受热不均匀。改善的方法是改变排列方式,调整产品间隔空间使受热较为均匀。只有热气循环良好,产品才能变成金黄色。
  五、烤焙时间太过或不及。炉温的高低、时间之长短要随产品数量的多寡调整。产品数量少的烤盘空间较多,金属传导热辐射的热能大,所以底火要较低些;而产品码放较多时,底火可以高些。烤焙时间的长短也需灵活调整。大凡产品入炉受热不外乎由外表及周围吸收热能传送至产品的中心,所以可由产品外表的变化来观察其烘烤情况。产品从外向内受热,水分子形成蒸汽而使产品中心膨胀隆起,但尚未固化。等到面团或面糊糊化后继续加温使气体蒸发进而着色,产品外围稍微离模即可。如继续烤焙,则成品边缘会开始变焦,成品就会偏黑偏干。
  六、烤焙过程中冷热变化太大,会造成产品剧烈收缩收缩后塌陷。必须注意维持温度的稳定性,并避免振动。
  七,另外,烤箱种类及性能的不同也会造成烘焙时间及温度的差异。从以往的煤气烤箱上下火方式到现在普遍使用的电烤箱,能源的对流设计被不断改进。同时,加装风扇增进热能对流稳定,使烘焙产品的颜色更均匀,也能节省电力及烘焙时间。先进的工具设备让烘焙环节变得更容易操作,而操作者积累烘焙经验也同等重要。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5-04
茶叶精制

茶叶精制,顾名思义是在初制毛茶的基础上再进行精细加工。鲜叶经初制后制成毛茶即可饮用。精制的目的是根据市场要求,把各地毛茶归堆拼配,进行后态整理,使 之达到样品等级要求及产品品质规格化。
  
具体讲,精制的要求是分别等级、整饰形状、剔除次杂、适度干燥、提高香味、调剂品质。
  茶叶精制加工始于清代,当时所产茶叶多为珠茶,精制亦仅有珠茶一种茶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其余茶类产量的增长,又先后现现越红工夫茶、红碎茶、烘青、眉茶等茶类的精制加工厂。
  
尽管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差异很大,但其精制加工机械与加工工艺有许多 相同或相似之处。
  茶叶精制加工机械主要有:烘干机、炒车机、圆筛机(包括平面圆筛机和滚筒圆筛机)、抖筛机、切茶机、风选 机(有送风式和吸风式两种)、拣梗机、飘筛机、匀堆装箱机等。
  各类茶叶的精制加工由以下工序中的几种组成。
  复火:即将茶叶在烘干机上烘焙,以降低含水量,提高干燥度。
  滚条:用于眉茶加工,作用是滚紧条索。
  分筛:用圆筛机初步分清茶叶长短或珠茶的颗粒粗细,分出头子茶,割出茶末、茶灰。
  撩筛:在分筛的基础上,用圆筛机使茶叶长短、颗粒粗细达到匀齐。有时需反复几次,分别称毛撩、净撩等。
  抖筛:用抖筛机分别茶叶粗细、套出粗头,抽去较细的筋梗。有时茶叶加工要抖筛几次,分别称毛抖、净抖等。
  切茶:用切茶机将粗大的茶叶切碎,使之符合成品茶的规格要求。
  补火:作用是使茶叶含水量适度,透发香气、增浓滋味;或者有利于提高拣梗效率。
  拣剔:用机械或手工拣 除茶梗、筋、朴及非茶类夹杂物。
  风扇:作用是划分茶叶级别,并扇去黄片毛衣等轻飘茶叶和夹杂物。加工时需风扇2-3次,分别称毛扇、净扇、清风等。
车色:用于珠茶和眉茶,作用是使茶叶条索紧结或颗粒圆结,并使茶叶色泽绿润“起霜”。
  飘筛:用机械或手工分别茶叶轻重,剔除茶叶中的毛衣、梗皮等。
  匀堆装箱:将各种筛号茶按成品茶的质量要求,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再定量装入茶箱或茶袋。
  与其余一些产品不同,同一批茶叶经精制后并不是成为同一批成品茶,而是在精制过程上,进一步分成各个等级的筛号茶。分期分批拼配出厂。
  各种茶叶在精制时采用分路加工的办法,这与初制不同。加工同一种毛茶,其工艺是一样的,如加工珠茶其工艺均为杀青、揉捻、二青、炒小锅、对锅、大锅这几道工序。而珠茶精制时则分成“原身路”、“轧货路”、“雨茶路”进行加工,所谓“分路”即是将同一批茶叶按照茶叶形状的差异与质地的轻重,有区别地采用相应的工艺,分别加工精制。同时,即使是精制加工同一种茶类,在不同厂家之间,其分路加工工艺亦常有一些差异。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5-04
评茶原理

茶汤中呈味成分可以归纳为糖类、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产物,以及瞟吟碱、有机酸、茶皂素等。

酚性物,特别是其中的儿茶素及其氧化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酚性物是涩味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有些带刺激性涩味的物质,都包含有茶黄素从中起的作用。

呈苦味的物质有瞟吟碱,特别是其中的咖啡碱,以及花青素、茶皂素等。

氨基酸是鲜味的来源,可溶性糖、部分氨基酸,特别是低分子的氨基酸是产生甜味的要素。

酸味物质主要来自有机酸和部分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天冬氨酸等二元氨基酸和它们的酰胺化合物。

儿茶素、茶黄素和咖啡碱的络合物是“浓、强、鲜”的根源。但还有个协调的关系
“鲜”即“鲜爽”,主要是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等)、儿茶素、茶黄素、咖啡碱络合物的作用。
“浓”即“浓厚”,主要是茶汤中可溶性物质含量高,也就是水浸出物多,果胶素,酚性物及其氧化物以及其他呈味成分高。
“强”即“强烈”,主要是儿茶素及其氧化物达到一定含量后,使人有刺激性达到愉悦的感觉。
但是必须理解这些呈味成分之间还有协调和综合作用。比如甜昧对茶的苦涩味就有协调和抑制作用,甜味成分之间还有协调同和竞争作用。甜的成分有两类:一类是可溶性糖类,另一类是低分子量的氨基酸。这两类物质在呈现茶叶滋味时就有协同和竞争作用。前面提到的茶叶苦涩味会掩盖咸味,也是这种协调作用的结果。呈味成分在茶汤中的协调作用,是有主次的。所以品一杯茶就可大致的分辩出其内含比,所以在这种模式下,茶友就可很快的掌握审评的技巧。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5-04
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比较

高山为何出好茶

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呢?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说高山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的缘故。所以,我国的许多名茶,以山名加云雾命名的特别多。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浙江的华顶云雾茶,湖北的熊洞云雾茶,安徽的高峰云雾茶,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对生长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一是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二是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三是由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香高味浓。

(3)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现代科学分析表明,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从上可见,高山出好茶,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会锦上添花。当然,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温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同样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茶越好。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海拔200-600米之间。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来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比较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相比而言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

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5-04
审评术语

一.外形
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 。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戎毛。
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
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末: 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红梗:茶梗红变
大染缸
离线掌心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5-04
二.色泽
墨绿: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翠绿:翠玉色而带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
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草绿: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砂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三.香气
清香:香气清纯不杂。
幽雅: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
纯和: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甜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甜和: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炒米香:类似爆米花之香气。为茶叶经轻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气。
火香:茶叶经适度烘焙,而产生的焙火香。
高火:干燥或烘焙温度过高,尚未烧焦而带焦糖香。
火味:炒青干燥或烘焙控制不当,使茶叶烧焦,带火味。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 ( 蒸 ) 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闷味: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 ( 猪菜味 ) 。
浊气: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杂味:非茶叶应有之气味。
大染缸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