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41阅读
  • 19回复

各地红茶/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牛霄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07-10
阿萨姆红茶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省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

世界产量第一的阿萨姆红茶,以传统制法(BOP)制作,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由于涩味较重,适合冲泡成奶茶,常作为清晨茶;但含酚性物(茶单宁)较多,易出现“冷后浑”,不适宜冲泡为冰红茶。

阿萨姆红茶由于味道强烈,常取做混合茶。又因汤色深且易冲泡出浓味,如今多采用(CTC)制法处理,以供制作茶袋之用。
[ 此贴被牛霄在2006-07-10 14:06重新编辑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QQ:793099765
离线牛霄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07-10
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当地年均温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温差大,谷地里常年弥漫云雾,是孕育此茶独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价。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二号茶为金黄。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大吉岭红茶最适合清饮,但因为茶叶较大,需稍久焖(约5分钟)使茶叶尽舒,才能得其味。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QQ:793099765
离线牛霄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6-07-10
驰名中外的英德红茶

  一、优异的品质

  1.英德红茶创造制于1959年,直接利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研制获得成功,1964年工艺基本定型,并通过中央四部(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一机部)鉴定。从此,开创了中外驰名的“金帆牌”英德红茶品牌,产品质量出类拔萃,品种花色齐全,专供出口创汇和制订全国红碎茶二套样实物收购标准,而闻名世界。九十年代初研究开发出品质超卓的“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令世人瞩目。

  英德红茶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实现茶园良种化,为“英红”香高味浓的品质奠定优良基础。英德红茶品质特色: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花香明显,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特别是加奶后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较之滇红、祁红别具风格。“英红”成茶内含物丰富,咖俳碱4.12%、氨基酸1.28%、茶多酚21%、茶黄素0.8~1.2%、茶红素8~12%、水浸出物38.16%,达到国际高级红茶质量水平。

  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FOP):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FBOP):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BOP):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BP):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F):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末茶(D):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2.国内外对英德红茶的评价

  英德红茶自创制成功之后,以其优异的品质,博得茶客茶人赞誉不绝,评价甚高。1960年中茶广东分公司祝贺电文称:“1959年茶叶产品,经苏联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水平,为祖国传统出口商品提高声誉”。同年,中国茶叶研究所(60)茶研字第064号函称:“英德红茶品质具有外形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亮红艳,滋味醇厚甜润,具有祁红鲜甜回味,香气浓郁纯正,叶底鲜艳,较之滇红别具风格。”同年,苏联茶叶专家巴库哈瓦及兹木哈捷教授,在英德茶场开汤审评,认为“英红”汤浓味厚,并表示苏联人喜欢这种茶叶。

  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教授主编《中国名茶》一书(1979年出版)中,高度评价英德红茶:“英红”是1956年创办的英德茶场新产品,是我国红茶中一朵新花,1959年初次出口供应市场,博得茶界人士推荐,被誉为红茶后起之秀,堪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比美。“英红”身骨结实,色泽乌润,外形匀整优美,金毫显露,具有香气浓郁,汤色红艳,滋味浓烈等特点,饮后甘美怡神,清鲜可口。单独泡饮,或加奶、糖冲泡,均很适宜,特别是加牛奶、白糖后,色香味俱佳。极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据香港市场反映,“英红”外形大小一致,色泽乌黑而润红,久存不易变色,比斯里兰卡的为好。

  197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红旗茶厂19批茶叶审评鉴定:外形匀称,颗粒较紧结,嫩度良好,香气尚高爽,滋味浓强较鲜爽,汤色红艳。

  1983年澳大利亚布什公司茶师兼购买部经理埃蒂先生到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品茶后说:“我看了许多中国红茶,这是最好的,有斯里兰卡高茶风格。”“你们的茶叶风格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如果贵场还有BOP碎茶存货,我愿意马上与你们成交”。

  1983年5月3日英国布洛克帮公司波特先生到省茶科所访问时,饮用英德红茶后评价:“茶样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滋味鲜强浓厚。”

  广东省食品工业协会领导随《中国食品报》记者到英红华侨茶场红旗茶厂参观后说:“我们可以放心地喝你们的茶了。”

  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评价:“‘英红’质量稳定,信得过。”

  广东省农业厅郝向前厅长在广东茶叶学会成立大会上说:“英德红茶浓、强、鲜爽、汤色叶底红亮。”

  安微农业大学教授江光辉评价“英红”:外形细嫩,颗粒重实,色泽乌黑油润,金毫显露,匀净优美,香气浓郁,汤色红亮,茶叶鲜爽浓烈。

  1988年突尼斯国家贸易局董事长饮用“英红”后说:“英德红茶无论汤色、香味都可同斯里兰卡、印度等国红茶相比美。“英红碎茶风格好,很可惜,在伦敦市场上很难买到这样的好茶。”

  印度商业部长助理潘迪先生说:“这里的秋茶滋味浓,有自然花香,希望能给我们一些茶样。”

  新西兰马克华特公司的卡拉克。希尔勒茶师说:“象这么好的茶叶,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中国的茶叶在新西兰享受有很高的声誉,加上你们的货运负责可靠,所以我们更感兴趣”。

  二、英德红茶先进加工技术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精湛,加工全程实现机械化。1959年英德茶场与英德茶叶试验站和英红茶机厂等为主组成攻关工作组,在华南农学院,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试制出第一批英德红碎茶之后,继续较系统地研究初制加工技术,直至1964年红碎茶初制工艺基本定型。其加工技术为:鲜叶原料必须具有嫩、匀、鲜、净;适时萎凋,萎凋叶含水量在64±1%;大机揉捻打条40~50分钟,短时多次切碎(盘式机三要三筛,各次10~20分钟;适度偏轻发酵;105~115℃温度簿摊一次干燥。)该技术工艺被省内及广西、湖南等红茶区广泛采用,后被称之为“传统法”。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中期。

  踏入七十年代,英德率先进入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研究和生产新的时期。1970年,英德茶科所和英德茶场组成试验小组,最早在红旗茶厂开展研究试验工作。1973年,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取得初步成功,接着向省内及滇、湘部分茶厂推荐应用。此后,经多次对揉切机的改进和工艺的完善,以及大生产应用,1978年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基本定型。工艺特点:实现强烈而快速的揉切作业,增进红碎茶的浓、强、鲜爽度,改善品质风格。并解决机组配套联装生产线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工艺的研究成功,为我国制茶工艺的改革和红碎茶品质的提高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一创造性的技术改革,使国内各红茶产区广泛应用。转子机式制茶法,省工、省电、产量高、质量好。转子机制茶加工技术规程是:鲜叶原料,要求保持嫩匀鲜净,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主;萎凋叶含水量58~60%,加温萎凋温度不能超过35℃;揉切,先打条提取毫尖茶,筛面茶揉切2~3次,直至茶尾比率在10%以下;发酵适度稍轻;采用110~118℃一次干燥,毛茶含水量控制在4~6%。

  初制红碎茶通常叫做毛茶,毛茶是长短、轻重、粗细、整碎、梗杂混合总体,通过精制划分花色、提高净度,调整品质,充分发挥毛茶原料的经济价值。精制工艺:采用圆筛分离茶叶的长短;抖筛分离茶叶的粗细曲直,风选分离茶叶重轻和除劣去杂;拣梗和飘筛之后,达到商品茶的的规格要求,拼配调制品质,及时装箱封口,防止受潮,以保持茶叶品质。

  三、英国皇室对英德红茶的钟爱

  英德红茶创制以来以其极佳的形、色、香、味博得世界人民的喜爱,至目前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国是世界红茶销售中心,也是红茶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世界各国著名红茶纷纷拥入,英德红茶进入英国市场后,很快受到英国人的青睐。据1969年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电文称:从我国驻英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处电文获悉:“英国皇室喜爱英德红茶,1963年英国女皇在盛大宴会上用英德红茶FOP招待贵宾,受到高度的称赞和推崇。”又据1996年9月19日,香港《东方日报》以“英德红茶香滑不苦提神醒脑”为题称赞“英国皇室所享用的靓红茶都是中国货,如福建的正山小种和英德红茶。英德红茶原汁香味足而苦涩味薄。懂冲泡之法香味足又滑而不苦涩。有时泡英德红茶便知红茶极品,又香又特别提神醒脑呢。”在另一篇文章中又写道……“英德也是中国几大产茶区之一,英德红茶是英国皇室所认定的靓茶。”

  四、英德红茶誉满殊荣

  英德红茶问世40年,以其优异的品质,惊人的魅力,博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取得历史上的辉煌。八十年代以来英德红茶在国内国际茶叶评比中屡屡夺魁,先后获奖36次,其中国家级奖6次,部级奖10次,省级奖16次,国际级金奖4次,评见表1。

表 1

序号 年度 奖项或称号

1
1980
全国红碎茶质量评比第一名。(022034)

2
1980
全国红碎茶质量评比第一名。(022037)

3
1980
全国红碎茶质量评比为优质茶。(022018)

4
1983
商业部茶叶评比为优质产品称号。(碎茶2号)

5
1983
外贸部茶叶评比为优质产品称号。(碎茶2号)

6
1983
广东省华侨企业举行的全省评比第一名。(3210153)

7
1983
广东省华侨企业举行的全省评比第二名。(322053)

8
1984
商业部茶叶评比为第一名。(碎茶2号)

9
1984
广东省茶叶评比为优质产品。(碎茶2号)

10
1985
国家经委评为国家银质奖。(碎茶1号)

11
1985
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奖。(碎茶1号)

12
1985
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奖。(碎茶2号)

13
1986
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奖。(碎茶2号)

14
1986
中国食协评比为银质奖。(碎茶2号)

15
1986
巴黎美食旅游协会颁发的金奖棗金桂奖。(碎茶2号)

16
1987
广东省茶叶联合评比为优秀产品奖。(碎茶1号)

17
1987
广东省茶叶联合评比为优秀产品奖。(碎茶1号)

18
1987
广东省茶叶联合评比为优秀产品奖。(碎茶2号)

19
1987
广东省茶叶联合评比为优秀产品奖。(碎茶5号)

20
1987
广东省最佳工业产品奖。(碎茶1号)

21
1987
广东省名优特新食品优胜奖。(碎茶1号)

22
1988
商业部全国茶叶评比为优质产品称号。(碎茶2号)

23
1988
广东省全省茶叶评比为优质产品称号。(碎茶1号)

24
1989
农业部全国茶叶评比为优质产品称号。(碎茶2号)

25
1990
国家经委全国茶叶评比为国家银质奖。(碎茶1号)

26
1991
经贸部全国茶叶评比为优质产品。(袋泡茶)

27
1991
国际博览会金奖。(袋泡茶)

28
1992
广东省茶叶学会第一届省名优茶评比为省名茶。(金毫茶)

29
1992
广东省茶叶学会第一届省名优茶评比为金毫类冠军。(金毫茶)

30
1992
92国际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银质奖(系列产品)

31
1992
广东省茶叶学会评比为优质奖。(特级)

32
1992
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银质奖。

33
1993
经贸部全国茶叶评比为优质茶。(袋泡茶)

34
1994
省茶叶学会第二届名优茶评比为优质茶。(金毫茶)

35
1994
省茶叶学会第二届名优茶评比为名茶。(金毫茶)

36
1996
广东省茶叶学第三届名优茶评比为银质奖(龙毫)
[ 此贴被牛霄在2006-07-16 02:38重新编辑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QQ:793099765
离线牛霄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7-10
  祁门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很有名。那时休宁、祁门、歙县所产茶叶以浮梁为集
散地,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句子;唐代杨
华所著的《膳夫经手录》中记有"歙州、婺州、祁门方茶制置精好,商贾所赏,数千里
不绝于道路" 说明祁门在唐朝已是较重要的茶叶产地。
  至清光绪以前,祁门所产茶叶均为绿茶。光绪年间,黟县人余干臣由福建回乡,
仿效闽红制法,试制红茶成功,这就是祁红的开端。后来,在他的带动下,附近茶农
纷纷改制,逐渐形成祁红产区。
  祁红一经问世,就以其优异的品质成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它与印度的"大吉岭
"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齐名,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1980年祁红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1983年获国家出口商品优质荣誉证书。祁红
"祁门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国事礼茶。


 祁红主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
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祁门山区自然环境优越,云雾弥漫
,空气湿润,向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之说,极宜茶树生长,品种亦
极为优良,经精工细作,更显其独特魅力。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
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
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
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祁红的主要特点是: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
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汤色红艳
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隽永。


  祁红因其主产祁门县,且在茶叶初制时经过了一道特殊的发酵工序致使成品
茶叶泡出的茶汤和茶叶的叶底均呈红色而得名。祁红既可单独泡饮,加入牛奶、糖
调饮也非常可口,芳香不减。英国人最喜爱祁红,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
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们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
了春天的芬芳"。甚至英国的皇家贵族都以拥有祁红为自豪,并用此茶向皇后祝寿,
以致祁红一度获得"群芳醉"之誉。
[ 此贴被牛霄在2006-07-15 11:10重新编辑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QQ:793099765
离线牛霄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7-10
   斯里兰卡红茶                                                                                                   以乌沃茶最著名,产于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由于冬季吹送的东北季风带来雨量(11月-次年2月),不利茶园生产,以7-9月所获的品质最优。产于山岳地带西机时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则因为受到夏季(5-8月)西南季风送雨的影响,以1-3月收获的最佳。锡兰的高地茶通常制为碎形茶,呈赤褐色。其中的乌沃茶汤色橙红明亮,上品的汤面环有金黄色的光圈,犹如加冕一般;其风味具刺激性,透出如薄荷、铃兰的芳香,滋味醇厚,虽较苦涩,但回味甘甜。汀布拉茶的汤色鲜红,滋味爽口柔和,带花香,涩味较少。努沃勒埃利耶茶无论色、香、味都较前二者淡,汤色橙黄,香味清芬,口感稍近绿茶。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QQ:793099765
离线牛霄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7-10
滇红茶




产于云南的临沧、保山、西双版纳、红河、思茅、德宏等六个地、州的20多个县,属红茶类。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降雨伴随雾,晴天多下露。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统称,分为滇红工夫和滇红碎茶两种。滇红工夫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醇,滋味浓厚。滇红工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
  品质特点:滇红工夫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醇美,滋味浓厚。滇红碎茶外形均匀,色泽乌润,香气鲜锐,滋味浓强。
   比起外省的那些名红茶,滇红的历史真的不算长,1938年试生产,到现在也不过60多年时间,可是为其研制所走过的路却很坎坷也很漫长。1938年秋从武汉迁到重庆的中国茶叶公司派遣公司技术专员冯绍裘和郑鹤春两位先生到云南调查茶叶生产情况,组建云南省茶叶公司。那时凤庆县还没有公路,冯郑两位先生从昆明乘车到大理,然后下车步行,沿途考察,到凤庆已经是秋末冬初了。凤山茶园仍一片葱绿,淡黄色的青茶芽长有寸余,开散的叶片大如枇杷叶。冯绍裘和郑鹤春在到达凤城的第二天,就到凤山茶园采得鲜叶五余斤,制得红茶一斤多,观察结果,实在令人满意。满盘金色黄亮,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桔红),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茶种所未见。于是在滇西偏远的一个小县份,一种名茶诞生了。
[ 此贴被牛霄在2006-07-15 11:11重新编辑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QQ:793099765
离线牛霄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7-10
宁红工夫,简称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珍品之一,于江西省修水县。修水在元代称宁州,故名。

  宁红茶的主要产区包括修水、武宁、铜鼓等县,该区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公元618-907年)已盛产茶叶了。据周靖民《“唐代茶叶产区”续编》载:“洪州豫章郡——今南昌市、高安、修水、武宁、永修一带”均为茶叶产区。又载:“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据宋代《建炎杂记》所记载的产地有双井,双井茶产于宁县(今修水)。其时宋时所产“双井茶”已名扬海内,誉满朝纲,有“草茶第一”之称,当时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酬“双井茶”诗云:“西江水清江石老,石山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开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似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候家,一啜优须三日夸。”诗人黄庭坚以双井茶送苏东坡,也有诗说到:“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碾霏霞雪不如”。

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荣获国家质量奖银奖  

  修水红茶的产生,始于清道光年间。《义宁州志》记载:“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宁红茶名益著,种茶殆遍乡村,制法有青茶、红茶、乌龙白毫、茶砖各种。”又据清叶瑞延著《莼浦随笔》中有关峒茶的一段记载:“按今峒茶名驰海外,茶有红黑二种”云云。红茶起自道光季年(1823年)江西估客收茶义宁州,因进峒(人名)“教以红茶做作”。因当时修水县属“义宁州”,故所产红茶,称为“宁红”。

  “宁红”最盛时期为清光绪十八到二十年(1892-1894)年,输出量每年达三十万箱,加上付茶总产达三十万担,修水占百分之八十,即达二十四万担,1904年宁红主要产地为山口、漫江等,罗坤化开的“厚盛福”茶庄,所产的“白”字号太子茶,参加上海赛会,博得国内外茶商专家赞赏,每磅卖48两银子,销五个国家,荣获“茶盖中华,介甲天下”的大匾。1919年同地莫雪珉开的茶行“怡和福”生产的太子茶“奇奇号”在上海出口,每磅卖24块银元,并获1200块银元奖金,还授予“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奖状。

 
荣获《中国妇女儿童四十年》
博览会金奖

  “宁红”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功夫茶之一。以其特有的风格而称誉于世,素以条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乌润、香高持久、叶底红亮、滋味浓薄和鲜爽而驰名中外。正如《茶叶全书》作者威廉.乌克斯所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引入,在拼和中极有价值。”又说:“修水县所产红茶为名贵之拼和茶,外形灰色而有芽头,条子紧密,汤色佳良”。
[ 此贴被牛霄在2006-07-16 00:49重新编辑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QQ:793099765
离线牛霄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7-10
宜红功夫产于鄂西山区宜昌、恩施两地区,年产10万担左右,宜红功夫以条索紧细有金毫,内质香味鲜醇,汤色红亮有“冷后浑”为其主要特点。
  湖北宜昌地区是我国在老茶区之一,据记载,宜昌红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至今有百余年历史,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达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
  鄂西地区及神农架一带,山森茂密,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磊部属微酸性黄红壤土,宜茶生长。
  宜茶功夫外形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润,香甜纯高长,味醇厚鲜爽,汤色红亮,叶底红亮柔软,茶汤稍冷即有“冷后浑”现象产生,系我国商品质的功夫红茶之一。
[ 此贴被牛霄在2006-07-16 00:50重新编辑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QQ:793099765
离线牛霄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7-10
川红功夫,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是本世纪50年代产生的功夫红茶。
  四川省是我国茶树发源地之一,其地势北高南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多为山地,黄泥及紫色砂土,十分宜茶生长。
  川红功夫外表条索肥壮圆紧,显金毫,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清鲜帝枯糖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浓亮,叶底厚软红匀。
  川红问世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多年来畅销苏联、法国、英国、德国及罗马尼亚,堪称中国功夫红茶的后起之秀。
[ 此贴被牛霄在2006-07-16 00:51重新编辑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QQ:793099765
离线牛霄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7-10
 闽红功夫茶系政和功夫,坦举功夫和白琳功夫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
  政和功夫
  政和功夫产于闽北,以政和县为主。全县山林茂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浓厚微酸性,茶树生长繁茂。
  政和功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外形条索紧结圆实,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小茶系采用小叶种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但欠待久,味醇和,叶底红匀。
  坦洋功夫
  坦洋功夫分布较广扩产福安、拓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远销英国、荷兰、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坦洋功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色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
  白琳功夫
  白琳功夫产于福鼎县大姥山白琳、湖琳一带,茶树根深叶茂,芽毫雪白晶莹。
  白琳功夫系小叶种红茶,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醇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
[ 此贴被牛霄在2006-07-16 00:53重新编辑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QQ:79309976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