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朝花夕拾杯中茶
回帖:首先,去年的茶仓,变化最大的是安茶。我是2013年春节期间第一次访祁门安茶的,也是同时收藏了我的第一批安茶:孙义顺(已故汪镇响老先生)2012年一级安茶。正是这批茶,把我一下子变成了安茶的忠实追随者。之后,15年收藏了第二批安茶:2014年贡尖,也是孙义顺(汪老家)的。15年之后,就不满足于购买,而是开始大量订制了。16-20年的荒山茶,17-21年的野生茶,都是后来自己定制的。记得2016年的荒山茶,是五千斤的定制计划,实际上到手也有4600斤了。
去年一年里,在安茶方面,我除了自己定制加工古树安茶到野生安茶以外,也增加了常规安茶的收购量。
茶友们可能会问了:为什么是安茶?说来也巧,安茶的优点,恰如其名。安茶,是一款令人心安的茶。
首先,我之所以看中安茶,是因为看中了祁门那一方水土,安茶,就是那一方水土的产物。位于皖南徽州地区,黄山西南麓的祁门,是我目前探访过的茶叶产地中,气候、生态最好,水污染最少的地方。甚至超过了我自己常年居住并引以为傲的永春。特别要提的是,祁门县境内的河流众多,制作安茶的茶园多数沿溪流两岸,分布于低矮的山谷中。印象中比它干净的只有新疆哈纳斯和西藏尼洋河,可惜新疆和西藏都不产茶。安茶的生长
下一页 (1/4)
下一楼›:安茶需要转化,才能变得适饮。安茶的转化,和时间有关,也和储存环境有关。这个问题,目前还很少 ..
‹上一楼:朝花夕拾杯中茶之:
牛年的“反刍”

一晃就到了牛年的年底了。
这一年里,照 ..

查看全部回帖(36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