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一次小框发酵熟茶的尝试
回帖:木框的制作,全自己动手了,根据毛茶体积,预计潮水后体积会有所收缩,同时考虑第一次潮水后茶堆需要保持的高度,有利于细菌和微生物发酵。木框制作尺寸2m*2m,高1m。发酵布也选择有厚度,吸水透气的纯棉发酵布,版纳那边已经有成熟的产业链销售这些东西。
发酵用的黄片,品质还是很不错的,后期得到证明,堆温上升和突破了63度,传说很多小堆堆温起不来,第一次实验就打破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潮水了,这一定是熟茶发酵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了!潮水比例对于娴熟的大师傅全凭手感。我们这次试制,出于数据严谨,还是对用水量进行了测量。描述为:潮水比例是干茶重的百分比。比如100公斤毛茶潮水50升,潮水比例我们称之为50%。如果要让茶叶潮水后含水率为45%,300公斤的毛茶需要用多少升水?有兴趣的茶友可以算一下,算对的园友送这个试制茶的砖,当然是发酵成功后,压的砖了。
这次发酵过程,全程不落地,当然我们的毛茶在生产加工的时候,也是全程不落地。这也是这次小框发酵熟茶的一个初衷,做一款干净好喝有用意的熟茶,3.0的熟茶;)
这次潮水完成后,用土办法进行了含水率测定,比例达标。但是接下来的发酵过程,才到了第四天,就出现状况了,茶叶缺水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下一楼›:其实这次发酵,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了长久的计划和学习,看了很多网上的帖子,也和很多老师交流 ..

查看全部回帖(30)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