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28阅读
  • 24回复

一款特别的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9-01-17
回 品凡 的帖子
品凡:所以普洱茶的70度定律还是有道理的 (2019-01-09 20:57) 

是的,这是这个帖子的重点。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9-01-17
焙了火的生普,放进罐子里,7年之后,仍然苦涩重,香气全无,并且几乎看不到多少转化的迹象。
这说明了什么呢?普洱茶的转化,尤其是生普,加工过程尤其是干燥必须是低温的。当然,有条件晒干最好,没有阳光的话,低温烘干也可以,高温是绝对不行的,对后期的转化有不利影响。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9-01-17
由此,我也想到了乌龙茶。
很多人说:闽北的、焙火的特别是高焙火的茶适合存放,可以转化成优秀的老茶。
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闽北乌龙茶,外形相对松散,焙火尤其是高火后,可以成为优秀的陈茶。
但是,它并没有转化,因为高焙火已经让它失去了转化的可能性,剩下的只有陈化。
对乌龙茶来说,闽南的,轻焙火的甚至不焙火的紧结型的乌龙茶,转化的效果比起闽北焙火的(高焙火的)、外形松散的乌龙茶更好。
因为不焙火,茶叶才保留了活性,才有了转化的空间。
反之,焙火的茶,酶已基本死去,茶失去了活性,也就失去了转化的基础,接下来只能是陈化,而不是转化。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9-01-17
回想起我自己制茶、藏茶十几年的历程,曾经一度,受到“家家卖弄隔年陈”的影响,我也十分迷恋老岩茶,尤其是焙高火的老岩茶,甚至相信“十焙是金”,焙的次数越多越好。
这些年看来,5-10年的老岩茶的确是不错,温润养胃。
但是,多次焙火尤其是焙高火后,它的内质严重受损,继续存放多年之后,茶的滋味会变得淡薄、单调(不再富于变化)。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9-01-17
我也曾将自己制作的和收来的闽南乌龙茶用来焙火,焙高足火。
结果,十一年过后,焙高火的闽南乌龙茶变得滋味淡薄、呆板,香气黯淡。
而当初没焙火的——是的,完全没焙火的闽南乌龙茶,则出现了转化,柔和丰富的茶汤、迷人的落水香气,而且,继续存放的空间依然很大。
比如我的开山百年佛手,08年至今,只是当初80-90度烘干后,就收了起来,完全没有焙火。
而且,有意思的是:完全不会出现返青的现象。
这一切都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难道我以前错了吗?
离线悠游吴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9-01-17
期待后文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9-01-18
回 悠游吴 的帖子
悠游吴:期待后文 (2019-01-17 23:59) 

不但有下文,还准备拿出部分我制作并收藏的精品闽南乌龙茶来分享。
离线品喝饮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9-01-18
回 晚甘园主人 的帖子
晚甘园主人:我也曾将自己制作的和收来的闽南乌龙茶用来焙火,焙高足火。
结果,十一年过后,焙高火的闽南乌龙茶变得滋味淡薄、呆板,香气黯淡。
而当初没焙火的——是的,完全没焙火的闽南乌龙茶,则出现了转化,柔和丰富的茶汤、迷人的落水香气,而且,继续存放的空间依然很大。
比如我的开 .. (2019-01-17 23:28) 

园主最后这句,让吾有所感;
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过程;
有名僧,参禅之三境界,看山看水的一段论述,咱家记不太清楚了;
著名岩茶专家姚月明的一段话,俺是做了笔记的,正好献上!

已故的岩茶老专家姚月明生前常说:岩茶太复杂了,弄懂了,又会糊涂;糊涂后,又会慢慢弄懂。
爱喝茶想了解茶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9-01-18
回 品喝饮 的帖子
品喝饮:园主最后这句,让吾有所感;
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过程;
有名僧,参禅之三境界,看山看水的一段论述,咱家记不太清楚了;
著名岩茶专家姚月明的一段话,俺是做了笔记的,正好献上![表情]
....... (2019-01-18 00:45) 

是的,认识过程中有时候需要自我否定。
离线一壶水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9-01-18
后来我也发现生熟普都是绝对不能用高温工艺,烘干时间长也会妨碍后期转化。前几年买过园主的烘火熟散,也是同样情况。实验学习还是有必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