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98阅读
  • 66回复

安溪寻茶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9-07-07
2019年7月6日,也就是昨天,和王师傅、罗经理和大领导,一行四人,开车到安溪寻茶源。
安溪之行,计划已久。一则,我的茶师王师傅,祖籍安溪西坪尧阳村,即铁观音发源地(王氏后人),是正儿八经的茶业传人。从他祖辈家人的经历,可以了解到很多福建乌龙茶的历史。之前我曾说过多次,如今交通方便,找个时间陪他回家,看看铁观音发源地,他也欣然答应。二则,我们现在应该算是国内乃至全世界最好的佛手茶的生产基地和生产厂家,而永春佛手发源于安溪虎邱镇骑虎岩。我对此向往已久,却未亲身前往,此行可实现夙愿。三则,近年来一直呆在永春,和安溪山水相连,却很少涉足、停留,偶尔过往,也是为它事而来,形色匆匆。想想年轻时,几乎走遍安溪的每一个产茶的乡镇:祥华、长坑、感德、剑斗、西坪、虎邱、蓝田······可以说,我四十岁之前,一直是“以铁观音为生”的。如今自己做茶,但铁观音情节依然在。相隔咫尺,二十年过去,旧貌换新颜,也不妨做个“前度刘郎”。当然,还有别的想法,就不一一陈说了。
[ 此帖被晚甘园主人在2019-07-07 16:3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7-07
车子离开我住的东关镇,拐上高速,经过天马山隧道(上面是我们的茶园),一转眼,就进入安溪境内了。
安溪永春,山水一脉相连,都处于戴云山脉的东南麓,气候、植被、地形、土壤,均十分接近。不同的是,安溪离海稍稍近些,直接可以到泉州、厦门;永春离海稍稍远些,须经过南安县,才能到泉州、厦门这两个港口。这也影响决定了两个地方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性。安溪人更外向进取,而永春人更内敛守成。铁观音在安溪人手里,红遍全国,走向世界,全都拜勤劳吃苦的安溪人所赐,正是那些走出大山的安溪人,一个个,一家家,在全部各地开店,把铁观音一步步推广出去,一度占了中国茶市的半壁河山。而永春大山里的佛手,并未随着永春人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足迹而味传千家、香飘万里。
记得70-80年代,永春佛手和安溪铁观音是可以相提并论的。我第一次接触佛手茶,是1982年,大学同桌永春人家人带来的佛手茶,狠狠地惊艳了我一把—那之前我一直是铁观音的铁粉,当然,那个年代喝茶不易,毛蟹、本山、黄旦、一枝春、种末,我都来者不拒。我没想到佛手茶竟然是那么的香韵迷人,同桌的同学哥哥,也很骄傲地宣称:我们佛手可一点也不输铁观音哦!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一个红遍大江南北,一个默默无闻渐至于消亡。二者地位,可谓天上地下。
[ 此帖被晚甘园主人在2019-07-07 10:2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7-07
一进入安溪,王师傅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事实上,我非常享受和他的聊天,多数是关于茶的往事。平时有空,我们或者一边喝茶,一边聊茶;或者一边小酌,一边还是聊茶。
前面说过王师傅祖籍安溪西坪,是真正的茶业传人。他的父亲王老,当年(1955年之前)在安溪故乡做茶,远近闻名。适逢永春县计划设立茶厂,苦于没有懂得制茶的茶师。于是,一路寻访到安溪西坪他家中,请他出山。那时王老已经五十有几了,当然不愿意离开家乡去外面做事了。可是,一句“国家需要”,也就只好从命了。55年永春成立茶厂,57年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成立,又转到了北硿茶厂,担任第一任总茶师,一直到八十年代初仙逝,一直未离开北硿茶厂。他过世前,1979年,他的小儿子,也就是我的茶师,又补员到茶厂工作,继续担任茶厂的精制师,一直到退休。2010年,我们天饮茶业聘他为常任茶师,一直至今,已年近七旬了。可以说,他家父子两代人为永春茶业默默奉献了几十年。可惜的是,这段往事在永春鲜为人知,即使有人知道,也不受重视。这个世道,名利双收的,往往都是那些欺世盗名者。

[ 此帖被晚甘园主人在2019-07-07 12:3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9-07-07
前面说过,王师傅一家人的经历,可以抵半部福建乌龙茶历史,还真不是吹的。
中国乌龙茶主产福建,虽然广东和台湾也有,且不说和福建的关系,所占的分量也较小。
福建乌龙茶,主要包括闽南和闽北,闽北主要集中在建瓯茶厂(武夷山所处也并入),闽南主要是安溪茶厂,还有就是漳州茶厂和永春北硿茶厂,号称四大乌龙茶生产基地,出口唛号1-4,永春建厂最后,唛号4。
在那个时代,四大茶厂的生产技术,均为安溪茶师所把持,四个茶厂的总茶师都是安溪人,三个为安溪西坪王氏,也就是王师傅叔伯辈,和王师傅的父亲差不多都是堂兄弟。比如安溪茶厂,总茶师就是西坪尧阳村的王氏,建瓯茶厂的总茶师也是西坪尧阳村王氏,他的儿子就是当今八马铁观音的老板,永春茶厂是他的父亲,厦门海堤茶厂的总茶师也是他们兄弟,只有漳州茶厂的总茶师来自安溪大坪,姓高。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07-07
车子很快从湖头到官桥,下了高速,沿途这一切,都唤起了曾经美好的回忆:湖头的米粉,官桥的豆腐干——没办法,美食总是令人难忘。
从官桥出来,一下子就到了虎邱镇。王师傅的侄儿在那边等我们,到他的店里,喝了两泡茶,顺便给茶友挑选了一款好观音。然后,我们上了他侄儿的车,到虎邱骑虎岩看看佛手茶的发源地。
佛手茶,又名香橼、雪梨。相传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安溪金榜骑虎岩的一位老和尚,用茶树枝条嫁接在香橼上而得(见庄灿彰《安溪茶业调查》)。康熙四十三年(1705年),传入永春达埔狮峰村。制乌龙茶,茶条紧结、肥壮、卷曲呈豪干状,色泽砂绿乌润,香高味浓,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绿明亮,独具风格;制红茶,汤色红浓,叶底红亮,品质甚佳。1996年,佛手被定为福建省茶树良种。现安溪县栽培较少,主产区为永春县,闽中、闽东、闽北有小量引种。
当然,这只是历史传说,不一定靠得住,不过,这却是有关佛手茶起源的唯一的资料了。
当然,对佛手茶起源于安溪一说,很多永春人不服,也不能忍,却拿不出反对的证据来,于是乎也编出了不少故事。我很不认同他们的做法,事实就是事实,历史就是历史,你可以怀疑它,却永远不能根据需要凭空编造。
但是,有的永春人还是这样做了,据说,这是官方的意思,我不说什么了。
佛手茶现在以永春为主产地,大家都知道永春佛手,至于它起源于安溪,who care?英雄不问出处,你只要把茶做好了,谁会管你茶究竟是发源于哪里?
比如印度红茶,据说来源于中国,还是福建。但是,人们依然只会说印度红茶,没有人记得它来自中国福建。印度红茶行销全世界,你跑去印度跟人家说:你们的红茶,是从我们这儿传过来的!人家最多回答:哦,是吗?so what?你想怎么样?
对了,虎邱镇还是著名的茶叶品种“黄旦”(商品名黄金桂)的主产地,记得早年(20多年前)我来到这里,买了几斤黄旦,香气好得让我忘记了铁观音,带回厦门,和茶友PK,根本没有对手。

[ 此帖被晚甘园主人在2019-07-07 16:4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7-07
车沿着山路向上开,一会儿,骑虎岩寺就到了,现在已经被开发成为景点了。
一进门,拾阶而上,正中间就是几棵醒目的“老枞佛手”,不算太大,尤其是对于见惯“老枞佛手”乃至“百年佛手”的我来说。我估计是后面补种应景的,一问果然如此。但是,为了表示尊敬,还是驻足了许久。
在骑虎岩寺里转了一圈,人少,环境清幽,泉水甘甜,拍了几张照,算是“到此一游”。下山,吃饭。
午饭,终于见到了我念念已久的官桥豆腐干,可惜没有湖头米粉。
[ 此帖被晚甘园主人在2019-07-07 17:1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07-07
吃过午饭,喝了杯茶,我们继续向西坪尧阳村铁观音发源地进发,那里也是王师傅的老家。
一路上都是绿绿的山,到处长满了杂草,王家侄儿说:那些地方原来都是茶园,现在无人管理,变成荒山了。目前西坪一带保留下来的茶园,只相当于原来的五分之一。
是不是因为铁观音衰败了,所以茶农都不再管理茶园、制作茶叶了?
当然,这是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安溪尤其是内安溪,年轻人纷纷离开,到大城市打工或者开店卖茶,农村里只剩下老人,大量的茶园荒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青壮劳动力。
即使有一天,铁观音复兴了,这个问题恐怕也很难得到解决。
是的,铁观音想要复兴,但是,青年、壮年人口都离开了安溪,靠谁来复兴铁观音呢?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07-07
到了西坪镇,车继续往山上开,不一会,就到了位于半山的尧阳村,声名遐迩的王氏铁观音发源地。看了看南岩和“母树”遗址,向王士让老先生致敬了一番。这个地方我几十年前来过,说实话,现在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
关于铁观音的起源,有王氏说和魏氏说,我个人认为王氏说相对比较靠谱。
王氏说:
清代年间,安溪尧阳南岩山的王士让,他在一个山崖岩间发现了一棵新品种的茶树,便把它移到自己院中,经过精心照料,后采摘制茶,芬香超众。地方官吏就将此花作为贡品,献给乾隆皇帝。皇帝饮后,身体强健,体重增加,身骨重似铁,即赐名为“铁观音”。
魏氏说:
清雍正三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正想探身采摘却被狗吠声扰醒。第二天,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一石坑的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并悉心培育。因所谓的“观音托梦得之”,所以将这茶起名“铁观音”。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晚甘园晚甘园
  • 晚甘园晚甘园
  • 晚甘园晚甘园
  • 晚甘园晚甘园
  • 晚甘园晚甘园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9-07-08
离开南岩,我们直接去了王师傅在老家,就在不远处。
王师傅的两个亲兄弟都还在老家,不过,都已年过七旬了,孩子们则是一个也不在家。
比如二哥家,三个孩子两个在外地,一个在镇上,家中仅有老公婆守着。
见我们来了,老人家分外惊喜,赶紧烧水,泡茶。
在安溪,很多茶农家里其实就是茶叶作坊,茶叶制作的机械都在家中摆放着。二哥家也不例外,老两口虽然已经多年不做茶了,但是,茶叶机械还都摆放在家中,占据着显著的位置,拾掇的整整齐齐的。
毕竟是茶乡和茶叶世家,门口一张茶几,茶具十分整齐。
看着我,二哥问:喝新茶还是老茶?
我笑着说:老的吧,天气这么热,下火。
二哥会心一笑,说好吧,拿出了一款陈茶,泡了,问我如何?答曰不错。
二哥又说,习不习惯喝很老的茶?汤色像血,喝下去暑气立马就消除的?
我热切地点头,于是,二哥进去了好一会儿,拿出一小包茶,抓出一小撮,泡了。
什么茶?我问。1973年的,自己做的,留着自己喝的。二哥答。
果然,虽然只是一点茶,泡开后,茶汤又红又浓,一入口就有清凉感。
好茶,我赞曰,连着喝了好几杯,老二哥边笑着,边冲泡,倒茶。
我们相谈甚欢,边喝边聊,谈些茶叶往事,山风习习,不亦快哉。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9-07-08
离开老二哥家,又去看了八马铁观音老板的家,的确是有钱人家,房子就盖在山顶上,古色古香,美轮美奂,但是我并不感兴趣。说起八马铁观音和魏氏铁观音,我也接触过一点。早年的魏氏铁观音,品质不错,我喝的是别人送的,很贵。后来就不怎么样了,也就不喝了。
王家侄儿说:八马比较厚道,几千元一斤的赛珍珠铁观音,他们愿意花300多元的成本来制作。而魏氏,几千元一斤的铁观音,仗着自己的品牌响亮,只肯花几十元的成本来做,所以,魏氏的名声很快坏了,也就倒闭了。而时至今日,八马铁观音的生意依旧不错。
看看现在的安溪,一斤几十元的铁观音比比皆是,十几元的也不难找,外形、色泽都很漂亮。回想当年,我来安溪寻茶时,正值铁观音红极一时。遇到好的铁观音,商家往往不惜高价买下。记得有一年和一位在北京卖茶的安溪人一起寻茶,在祥华遇到一款好茶,按规矩,同行的人必须均分,比如一车同行5人,这款茶一共十斤,那么每人可以分买两斤。那位在北京卖茶的安溪朋友说,能不能这款茶都让给他一个人?他愿意每斤加300元给同行的人。同行的人只好让给他了,也不好意思收钱,晚上他做东请客就是了。
数年后有一次一起喝酒,那位北京茶商说,那款茶一共十几斤,他在北京卖了3万元——是一斤3万元。那时候,只要是好的铁观音,就不愁卖,反正北京出得起钱的人多。光是十几斤茶,他就赚了几十万。再后来,听说他在北京用卖铁观音赚来的钱买了十几套房子,现在呢,也不卖茶了......
车子一路下山,很快到了虎邱镇上。
我拿了已经打包好的铁观音,换上了自己的车,一路烟雨山色中,回到了永春。
[ 此帖被晚甘园主人在2019-07-08 07:51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