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38阅读
  • 67回复

出发,在上半年的最后一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8-07-17
回 品凡 的帖子
品凡:景迈茶的转化确实往往被很多人忽视,现在各个都迷班章易武,其实在我看来,景迈的转化真的远胜班章。 (2018-07-16 16:22)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18-07-22
7月14日,布朗山上老班章
早上喝茶,打包茶叶,离开景迈,前往勐海。
中午12点到了勐海,在食为天酒店住下,赶紧把我们的一些茶叶用顺丰快递寄回永春。然后准备上布朗山。
和茶友保镖电话联系了一下,保镖一贯地热情,周密安排了我们的行程。并强调我们一定要在老班章吃个午饭,他同时让人做了准备。我们直接开车上山,走的是15年的老路,水泥路,虽然窄了点,但是好走。
经过布朗山大益基地后,快到老班章了。山上突然变天了,雨一下子就下来了,不巧的是:导航也出了问题。在离老班章已经不远的路口,导航指引我们进入一条泥泞的小路,我们半信半疑地前往。雨很大,土路的车辙印很深,我们的森林人一开始还能应付,但是再往上走,就严重打滑了。路很窄,路外侧很深,不敢强行冲上去,担心冲出路面掉下山里。只好倒退,结果,一个不小心,右后轮陷入一个深坑。这下子好了,右后轮完全卡住了,在坑里空转。还好,老司机毕竟是老司机,森林人的四驱也算是给力,一番用力倒车,竟然倒出了深坑!我在雨中指挥,小心避开深坑,倒车,返回,小心翼翼地开出土路,重返铺装路面,决定不理睬导航,沿着大路,一会儿就到了老班章村口。
虚惊一场,也耽搁了时间,打电话到老班章保镖朋友那里,这个穿着迷彩服、反戴着军帽的小兄弟给我们指路,开车进村,停车(在老杨家旁边)。
饭菜还是热的,有鱼,有肉,还是一贯的咸辣酸,老班章的口味。我们边吃边聊,没想到,这个小兄弟还是福建人,是老班章的第一个常住的福建人,老家龙岩。问我们喝不喝酒,本来不打算喝酒的我,让老司机从车里拿出我们在长汀买的“红军可乐”——客家米酒,让这位离乡5年的闽西小兄弟尝尝他家乡的味道。
饭后,让小赵自己去茶山走走,看看老班章的茶王树,毕竟第一次来,见识一番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是老班章的老常客了,06、15,包括这次是第三次了。留在饭桌和小老乡聊聊天,问了一下这两年茶叶的行情。春茶6000-8000一公斤,和去年基本持平,比往年略有小涨。单株的价格则更高,茶王树据说是68万一公斤。
他们家今年做了一吨出头,一半是自己的茶树所产,一半是收鲜叶(邻居)制作。保镖(车家)是他们的大客户,春茶时保镖、小阿布夫妇都常在山上蹲点。
现在正是采制雨水茶的时候,小赵逛山回来后,我们一起到老杨家楼上喝茶,试试今年的老班章。我们决定:分别试试春茶和雨水茶。茶叶拿来了,放在我们面前,哪个是春茶?哪个是雨水茶?如果只看外表,我会把春茶看成雨水茶,而把雨水茶看成春茶,原因是:18年的春茶,普遍条索偏黑,白芽不显;而雨水茶则条索匀齐,芽头又白又肥。想想我们自己春茶的情况,也就理解了。今年的春天,雨水少,茶叶萌发慢且不齐,叶片偏瘦弱;而二春的茶则相反,萌发得非常好。当然,一冲泡,春茶和雨水茶的特征,就明显不同了。雨水茶苦涩明显,刺激性强,滋味偏薄;而春茶醇和润口,回甘明显,苦涩度较低。
喝完老班章,告别小老乡,我们顺路看了班盆(离班章一步之遥)和贺开古茶园(好大一片古茶园,茶树不但大,而且多!),时间关系(已经6点左右了),不去老曼娥了。
回到勐海,休息了一会儿,晚上吃了烧烤,看看球赛,小赵回去睡了,我则继续试试一路上的几款茶。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18-07-22
7月15日   勐海~景洪                                                                             早上起床,收拾一番,简单吃了,就向景洪出发。今天要住在西双版纳的景洪市,西双版纳,也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 许多本地的普洱茶商号都诞生于这里,外来者也纷纷进驻景洪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包括一市两县: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勐海县,是普洱茶界巨擘大益集团所在地,除了大益集团(熟茶半壁江山以及著名的生茶常规产品,其中不乏经过历史沉淀的名作比如88青饼)以外,勐海县还有以老班章为主的布朗系名山古树新贵。所以,在普洱茶江湖中,勐海名列第一,与勐库并称双勐,乃实力使然。而勐腊县,则以拥有古六大茶山特别是普洱茶发源地易武而著名。易武,倚邦,革登,蛮砖,攸乐,莽枝,号称六大茶山,其中以易武为核心,历史著名茶号,多出于此,实乃普洱茶发源、茶马古道之源头。而易武茶,也被认为最能够代表普洱茶越陈越香特点的山头。除了六山以外,这些年新晋的普洱新贵,如刮风寨、铜箐河、弯弓、一扇磨乃至薄荷塘,都来自易武产区的国有林区域。而旧有小产区,如高山、落水洞、麻黑等,则在数十年间,被茶叶发烧友们追捧不歇。                                                到景洪之前,车子经过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这就是著名的南糯山,这里也有非常多的古茶树,其中尤其以半坡老寨出名,我在06年时,曾在已故的普洱茶人-车顺来品牌的创始人车智屏-普洱江湖人称车老大的陪同下,上过半坡老寨。只不过那时路窄坑多,车子颠来颠去,必须用力抓住车架,方不至于飞出车外。车兄性格爽朗,我和车兄一路大声谈笑,可惜斯景犹在,斯人已逝。旧时光景,历历在目。           看了南糯山的古茶树,树大且多,生态也好,只是不知道这些年南糯山的古树茶为何不温不火?在爱妮族人家茶室里,喝了几泡古树茶,很难说有特别之处。行程匆匆,南糯山并非我们重点,也就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                                                    到了景洪,住下,接着开车前往勐龙镇的小勐宋村,我在06年拥有过平生第一款定制茶:厦门大学中文八二毕业20周年纪念茶,据当年车老大说,原料来自那里。12年后,转化效果良好,于是,既然来了,就顺道看看吧。   其实,说是顺道,并不顺道,车子开了三个多小时才到。勐宋古茶园,名不虚传,在爱妮族女子小芳的引导下,我们被勐宋古茶园之美,深深吸引了。                 晚上8点半,我们回到市内,和车老大的女儿、女婿(小啊布、保镖)在他家店里喝茶,然后,回到酒店,看世界杯决赛。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18-07-22
7月16日,刮风寨
第二天一早,我们把车子开到车顺来茶室附近,换乘保镖的改装越野车,准备上刮风寨。我们的森林人,虽然也具备一定的越野能力,但还是无法应付刮风寨的烂路。
另外,刮风寨也是保镖的“心头肉”,每年的春天,他有一半时间泡在那里,亲自收集鲜叶来杀青、制作,刮风寨“茶王树”普洱,也是车家普洱的扛鼎之作——我猜想鼎的另外两只脚是:老班章和班盆。
九点半,顺利离开景洪市,踏上了熟悉的老六山之路——我上一次(15年)去老六山,也是和保镖,两人开着同一辆车子去的。这一次,多了一个小赵,他是第一次,我是第三次。
景洪到勐腊的高速公路已经通了,我们在勐仑改道上山,经过勐醒到易武,不进易武古镇,直接去了刮风寨,路上经过落水洞和麻黑这两个易武茶名产区。从麻黑开始,就是自然保护区的,接下来的茶树,都是在保护区内的,也就是人称“国有林”了。易武“国有林”这几年大热,其中首当其冲就是薄荷塘,一公斤3-4万的价格,还让一些高端消费者趋之若鹜。此外还有刮风寨、香椿林、铜箐河、一扇磨、弯弓,都是因为茶树在保护区国有林中被发现,其中绝大多数被当地少数民族违法开采,而变得奇货可居。
刮风寨的路的确很烂,如果我们自己来,车子肯定抛锚。但是,对保镖来说,这样的路很轻松,甚至连四驱系统都没打开,中午两点,我们就到了刮风寨,进入保镖的兄弟客户,刮风寨茶树最多的杨家。在那里,一群人,一桌子菜,还有一瓮瓮的酒,已经等候多时了。
我简单吃了午饭,没喝酒,让他们年轻人去疯吧,放下筷子,我跑到隔壁茶室和老杨喝茶,这才是正经事。两人一边聊天,一边品茶,谈的是关于刮风寨的往事、现实,还有茶。老杨是瑶族,但他的汉语说得还好,我基本上听清楚了,可喜的是,他也能听懂我的话。我们的交流延续了一个多小时,发现他手头的茶,都泡完了。其实,茶农家里,有茶就卖,能换钱就好,很少刻意保存的。我们喝了一泡春茶,一泡雨水茶,再一泡去年的茶,老杨还要去翻箱倒柜,我制止了他。
从我的行李包,拿出了我这次收来的无量山,继续泡。
4点多,原本想去刮风寨的茶地,但是下雨路烂,走路要6-7个小时,开车是不可能的,骑摩托也很危险。不然,去中老界碑看看吧?还可以实施一下“越界”行为。
本想走路,保镖说十几分钟就到了,骑摩托的话,走路则要一个多小时。好吧,借了两辆摩托车,连同保镖三辆,一起上山。我20多年未骑摩托了,紧跟其后,小赵也手生,殿后。车子出了村子,路一下子就变成羊肠小道了,更糟糕的是,这条羊肠小道,由于雨水冲刷,加上摩托车碾压,中间有了深深的车辙,也有一点点硬的路面,但多数是泥泞不堪的,也有的地方积水,不知道有多深。
硬着头皮往上冲,保镖不断停下等我们,但是,还是太吃力了。原因主要是我们路不熟,车况也不熟,加上路烂,不敢发力,怕一发力就冲出路面,要知道,旁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山沟。花了足足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界碑,拍照留念,我还走到老挝界那边,瞧了几眼。
下山说是容易,其实更难,几乎是扛着车子走下来的,还是不敢发力,太滑,一发力就摔跤。我和小赵走了一半,就把车子熄火,拔出钥匙,扔在路边,等他们当地的小伙伴上山来拿。
走了一会儿,山下有人来接,我便上了摩托后座,回了。那小伙伴骑车可真行,一路只管前冲,不带刹车的,看得俺头皮发麻。不过,总算安全回归,后来听他问起另一个小伙伴:这辆摩托咋么没有刹车呢?我才算明白,不是他不想刹车,而是一路刹不住车回来了。
晚饭还是很丰盛,只是换了一户人家,照例是保镖的当地兄弟,照例喝酒,饭后,我们回到易武古镇,11点住下,一夜无事。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18-07-22
7月17日
早上在易武,一人一碗米线,然后往张家湾方向进发。本来计划去看看曼松贡茶的产地之一:背阴山(另一个是王子山),然后在那里喝一泡真正的曼松古树茶的(据说是一泡难求)。可是,车子快到了的时候,才发现那里正在修路,倒水泥,所有的车都过不去。打电话过去,当地朋友提出用摩托车接我们,考虑到时间问题,还是算了。
车子继续前行,路边的牌子指着大方向“江城”。我们一路上分别经过了高山、弯弓、曼撒、一扇磨、薄荷塘,到了张家湾,前面一条小路通往汉族的丁家寨,张家湾不远处,就是香椿林。
在保镖的朋友那里,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还喝了“香椿林”的春茶,的确不错。据带茶过来的年轻人说,香椿林的得名来自于茶园旁边有一片香椿树。
午饭后从易武回景洪,一路上复习所经过的熟悉的地名,回到景洪后,我们拿了车子,到告庄的住处休整了一番。
晚上,由保镖、小阿布做东,烟虫、倚邦一帮老朋友还有老班章的大户老杨等,满满一大桌,喝了点小酒。又回到车家茶室喝茶,喝了著名的薄荷塘。
吃饭、喝茶时,我和烟虫邻座,交流了一下这些年的藏茶经验,对几个茶山古树茶的看法,受益匪浅。老茶友茶雕由于很晚才从外地归来,未能见面。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18-07-22
7月18日,困鹿山贡茶园
一早,未来得及面别版纳老茶友,我们就直接上路了,今天要去的地方是普洱地区(原思茅市)的宁洱,探访著名的困鹿山皇家贡茶古茶园。
关于困鹿山,我06年云南访茶时,曾多次(在版纳和思茅市、普洱县)接触过那里的茶。08年春,也拜托版纳茶雕帮我制作过那里的茶。我对困鹿山一直怀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可以说期望值很高。这次云南访茶之旅,困鹿山理所当然地被我列入重要的一站。
车子从景洪驶入高速公路,到了宁洱,仅花了两个小时。
到宁洱县城,正好是午饭时间。心想,找个茶店,蹭泡困鹿山古树喝喝,再了解一下此去的路途,以及今年春茶的行情,做到心里有底。
在街道上,问了几家茶店,都说没有困鹿山的茶。好不容易在对面的茶店问到一位彝族女孩,她说她家也没有困鹿山的古树茶,只有困鹿山的生态小数茶。又说:今年的困鹿山古树茶做不起了,春茶一公斤鲜叶的收购价高达4000到6000元,也就是说:成品茶的价格2-3万元了。我很吃惊,但据说,这一切都是政府行为。
感谢店家女孩,请我们喝了一泡生态小树茶,我们到隔壁吃了碗米线,然后就出发往困鹿山。上山的路不难走,一样的多弯,我们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困鹿山。
下了车,困鹿山皇家古茶园就在路边上下。茶树有大有小,很大一片,尤其在路下,分散分布着许多古老的大茶树,说是千年古树茶,一点儿也不为过。仅从这方面来看,困鹿山皇家古茶园,真的是名不虚传。
我们走来走去时,路边茶园里有一位彝族老妇女正在采茶。她家茶树不算很大,几十年到一百多年的样子。和她聊天,她的普通话难听懂,加上手势比划,总算勉强地沟通起来。她说她家就在旁边,还有一点古树和小树的春茶,于是,我们就一起去了她家。那里一色的新房子,应该都是政府安置茶农的,房子很漂亮。烧水,泡了一泡据说是大树的春茶,3000元一公斤,古树鲜叶都被高价收购了,一泡也没有。小树茶虽然有,我们没试。
茶滋味、香气都不错,有点接近我的预期。但是,茶里还有一点我不太喜欢的东西,对了,应该是农药和化肥的味道,对这方面特别敏感的我来说,喝了不舒服,甚至有点恶心。再想想刚才在茶园里看到的情况,这里的古茶树管理,并不像我来之前听说过的官方媒体宣称的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吧?可惜了,树真的是好树,茶也是好茶,但不是我想要的。再见了,困鹿山,我会记住你从前美好的滋味的。希望有一天,不久的将来,我还能喝到一泡纯净无污染的困鹿山古树茶,当然,价格也不要太高。
晚上还是住澜沧,明天计划到邦崴去看一看。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18-07-22
7月19日,邦崴

邦崴古树茶王,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过渡型古茶树,1991年发现于云南省澜沧县富东乡海拔超过1900米的邦崴新寨,树高11.8,树径1.14。树龄超过千年,它的发现,确定了中国、云南普洱是世界茶叶起源地和发祥地的地位。97年,这棵古茶树上了邮票,成了国家名片,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坐标和活化石。
我们这次的云南访茶之旅,先是拜见了香竹箐,这棵当今地球上最古老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高只有9.3米,但树径达1.84米,树围5.84米,四个人手拉手也只能勉强合围。据说树龄已达3200年。
此行我们还将拜访一棵镇沅县千家寨茶树王,不过这棵茶树王既不是人工栽培型的,也不是过渡型的,而是野生型的。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当然不是凭空得来的。茶树,一般而言,分为野生型、过渡型和人工栽培型三种。除了云南以外,中国其它地方的茶树,大部分(不绝对)是人工栽培的,比如西湖龙井和安溪铁观音。
茶树由野生型到过渡型再到人工栽培型,形成了今天的茶树。在云南,野生型、过渡型和古茶树,比比皆是,是考察世界茶叶进化史的最佳场所。云南的古树茶、过渡型古茶树以及野生型古茶树,是中国人民和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的历史财富,保护他们,是每一个爱茶人的共同责任。
此外,我们的行程计划中,还包括了到云南临沧永德县拜访中华木兰——茶属垂直演化的始祖,野生型大茶树正是由它演化而来的。
从澜沧县出发,先走国道,到了上允镇,岔道向山上。路况很好,景色美不胜收。邦崴属于富东乡,却要经由文东乡的道路抵达。海拔1700米以下,是色彩鲜艳、规划整一的农田,几乎见不到一颗茶树。过了1700米,一切都变了:原始森林茂密,出现了一块块的茶地,茶树很多,很大。到了邦崴,这个高山之巅的村寨,哇,好多、好大的茶树啊!
当然,在邦崴,不只有过渡型茶树,也有人工栽培型的古树,而且,相当多。喝邦崴茶十几年了,一直觉得邦崴有一股特殊的气息,香气高,力道强劲,但似乎不够“正”,有点“邪”(非贬义),很特别。后来了解到,邦崴的茶树,人工栽培型和过渡型长期以来都是混合采摘制作的,怪不得呢。过渡型茶树,在云南很多地方,被称为“二嘎子”茶树,介于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在老鹰山,香竹箐等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最著名的就是白莺山,是茶树资源的宝库。
在邦崴,看看茶树,喝喝茶,聊聊茶叶相关行情。可以预见的是,这里的茶叶也涨价了。我几年前做过的邦崴古树,400-800元,现在,一般大树春茶也要1000元了。
离开邦崴,过了双江,想在勐库吃个蹄膀,结果未能如愿,午饭只好还是米线,那是已经是2点多了。
离开勐库,继续前行,往无量大山,饱餐一顿,有无量乌骨鸡、火腿等。夜宿无量山山人家,海拔2300米,天凉如水,月白如璧。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8-07-22
7月20日,白莺山
一大早,和无量山的茶农朋友一起,开车穿越无量山镇,到南涧县处理一些事情,中午,一起吃了个丰盛的午餐。
告别之后,我们开始向白莺山进发。白莺山,是我们此行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站,但是,由于雨季,道路塌方,联系了几次,都说道路不通。连续几天的晴天,今天应该是最好的机会,无论如何,我们都有试一试。
关于白莺山,我觉得很多人多不太了解,我个人的介绍,还不如百度呢:
白莺山古茶园地理座标东经100°19′—100°21′,北纬24°17′—24°39′,海拔1800—2300m,南北纵距6km,东西横距1.6km,涵盖漫湾镇白莺山和核桃林两个村民委员会25个村民小组,涉茶农户730户人口3200多人。白莺山古茶园地处云南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大丙山中部(主峰海拔2834m),分布在1.24万亩的山地和村落中,整个古茶园分布独具特色,从山脚到半山腰之间,古茶树散落于村落及田间,形成村中有古茶,村边有古茶,田边地脚有古茶,漫山遍野是古茶的现象。
白莺山古茶园茶树类型多样,有当地茶农称本山茶的黑条子茶、二嘎子茶、白芽子茶、藤子茶、柳叶茶、红芽口茶、豆蔑茶、大叶本山白芽口茶、贺庆茶及勐库茶等,经初步鉴定分析,这些茶树类型为光萼厚轴茶、普洱茶、大理茶和茶4个分类群或3个种1个变种。目前,白莺山古茶园保留有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古茶树184万多株。分村委会为:白莺山村127万株,核桃林村57万株;分茶树类型为:本山茶3.6万株,二嘎子茶2.1万株,黑条子茶1.2万株,白芽子茶2.0万株,贺庆茶1.0万株,藤子茶1.6万株,勐库茶172.9万株。

总结一下:白莺山各种类型的古茶树多,是茶树种植资源的宝库,也是茶树演变的过程的历史见证。
那么,究竟有多少?森林人的四驱系统,成功克服了崎岖、泥泞的道路给我们带来的困难,从澜沧江边一路向上,顺利抵达海拔接近2300米的白莺山村。一路上,都有不同品种的茶树出现,路边、山坡上,有的已经很大,甚至可以说几百年的古树,随处可见。但是,到了山顶,我们还是一次次地被震撼了。茶树,古茶树,巨大的古茶树,一棵,又一棵,还有一棵,到处都是!白莺山古茶园是我们此行迄今为止,茶树最多、最大的,虽然比不上香竹箐那棵独一无二的茶王树,但是别的茶山,再也找不出比它更大更多的古茶树了。
更正一下,我们前几天在邦崴看到的那棵“过渡型茶王树”,应该让位于白莺山的同为过渡型的茶王树了,据我目测,它的树围超过邦崴茶王树不止一倍,树龄为2800年。
过渡型、野生型的巨大古树所处看见,一人合抱不来的茶树,在这里算是稀松平常的了,直接被我们忽略了,要知道,在别的地方如果我们看到这么大的茶树,会直接欢呼起来的。人工栽培型的古树也有,也很大,放到别的山头算是很大的了,但在这里比不上野生型和过渡型的,数百年、上千年的栽培型古树茶,在这里,属于既年轻、又矮小的古树了。好吧,我承认,我已经对古茶树产生审美疲劳了!
我们只能大致地看看这里的古茶树,试着分辨它们的不同特征,也品尝了不同品种制作的生普、白茶。但我必须说,我们的行程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希望有一天闲了,在山上好好住一段时间,近距离、全面、深入了解这个古茶园。
时间不早(快要6点)了,跑了一整天,也累了,下山后直奔云县,住、吃、睡。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8-07-22
7月21日  永德-章太
云县休整一夜,早上开始向永德出发。
到永德,交通已然改善了。第一次到永德,我一个人坐车13小时昆明-临沧,然后7小时临沧-永德。现在临沧到永德只要三个多小时就好了。不过,我这次打算去的地方,章太,并不在新路上,而是在老路上。
章太,估计大多数茶友都不知道,是一个俐侎族(彝族支系)的小山村,隶属于永德县亚练乡,邻近古茶树(野生茶、藤子茶)之乡的塔驮村,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就在它的头顶上。章太,这个小山村之所以引起茶人们的注意,起源于这条新闻:
    2006年新华社昆明4月20日电距今已有约两三千万年历史的茶树始祖——中华木兰日前在云南永德县被发现。
中华木兰是在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地理分布区系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由宽叶木兰演化而来,距今已有约两三千万年时间。茶树又是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而来,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主要生长在温暖、潮湿和酸性土壤的南亚热带地区。1978年,以宽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云南景谷植物群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并公布木兰是被子植物的原始代表,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和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始祖。
也就是说,在章太村发现了三棵中花木兰活体古树,这对世界茶叶起源与发展进程的考证,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对喝茶人来说,我们今天的茶树,就是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从这些中花木兰演变而来的。
2006年冬天(寒假),我第一次来到永德,接触到了这里在当时还不为外人所知的古茶树资源,做了晚甘园的第一批纪念饼:忙肺古树。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前后去过数次永德,均与章太中花木兰擦肩而过。
车子驰入旧路,经过乌木龙,很快就到了章太。在当地俐侎人(男性,服装如汉族)引领下,参观了中花木兰,顺便了解了当地的古茶树资源,这里的古茶树,主要是野生茶和藤子茶(也属于野生茶),过渡型的也有,栽培型古树也有,比起野生茶,栽培型的古树要小一点,不过,也有几百年了。野生型的茶树很大,好多棵我们两个人也合抱不来。春茶时仅仅一棵树,都可以采摘几十公斤鲜叶。
由于这一路我们见过的古茶树是在太多了,所以,再次看到它们,已经不像刚来时那么兴奋了,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这里的野生茶和藤子茶古树真的很大。
离开章太,就是塔驮,顺便看访了阔别多年的塔驮古茶树——小赵是第一次见到。然后,我们忽略了午饭,直接抵达了永德,晚上6点25分,入住宾馆,茶友已经等候我们多时了。
当晚主要任务就是喝茶,除了喝茶,还是喝茶。
离线如梦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8-07-23
祝园主旅途顺利,乐也融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