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42阅读
  • 61回复

良将奇谋(长篇连载) 每天一个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7-10-29
赵奢见秦军果然中了他的麻痹纵敌之计,立即发动进攻。他命令全军日夜兼程,偃旗息鼓,仅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就突然逼近了阏与阵地。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他命令部队占据有利地形,筑好工事,特别命令弓箭手选好地势,以便随时攻击敌军。这时有一名叫许历的军士,要求进见赵奢。赵奢一改以前的态度,命令他进来。许历说:“我军迅速逼近秦军,这出乎秦军的意料。但秦军来势凶猛,我方必须集中兵力,抢占有利地形,严阵以待。否则会有闪失,望将军三思。”赵奢让他继续说出具体的作战方案。许历有些犹豫,说:“说了要被杀头的”,赵奢立即表示:“那是在邯郸附近发布的命令,现在到了阏与前线,以前的军令当然作废了。”许历这才接着说:“我军应抢先占领阏与附近的北山,居高临下,一鼓作气就可以击败秦军。”
 


  赵奢听后十分高兴,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一万名精兵,迅速占领北山,构筑工事,严阵以待。 胡阳听说赵军突然赶到前线,惊慌万分,命令秦军昼夜不停地赶往战场。等到了阏与,才发现有利地形已被赵军占领。他看到北山地势险要,便命令秦军拼命争夺。然而秦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赵军却以逸待劳,早有准备。秦军虽几经争战,但还是失败了,只能在山下列阵。
 

  正当秦军无计可施之际,赵奢下令赵军兵分两路,从山上山下发起猛烈进攻。在前后夹攻下,秦军全线崩溃,大败而逃。赵军大胜,凯旋而归,阏与之围遂解。
 

  此次战役,赵奢隐蔽作战企图,麻痹敌人,促其骄傲轻敌,尔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以及抢先占领要地,使己方处于有利地位的作战指导方针,是赵军获胜的主要原因。
从阏与之战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为敌司命”、“反客为主”、“居高临下”等战略战术来看,他显然吸取了孙武、孙膑的军事思想。


  此次战役,使威行诸侯的强秦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后仍不敢轻举妄动,恐怕重蹈阏与之覆辙。班师回朝后,赵奢因功被封地马服(今河北邯郸北),人称“马服君”。“马服”原意为善于驯驭马,此取英勇善战之意。此时,赵奢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相等,被后人列为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军士许历也因功被封为国尉。

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战国后期赵国名将,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赵奢的早期活动不详。据《战国策•赵策》载,他对赵胜说:“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燕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辖今张家门以东,吕平以北)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据此,他可能参与过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而在惠文王四年(前295年) “沙丘之乱”后,赵成、李兑专权,迫害武灵王近臣,正值燕阳王召贤,赵奢亡命入燕,得信任,被任命为那守。赵惠文王十二年(前287年)李兑失势,受其迫害者陆续回国,赵奢可能此时才回到赵国。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10-29
赵惠文王时,赵奢初做赵国的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收租税,执法无私,因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赵奢依法处置,杀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平原君发怒,要杀赵奢,赵奢说道:“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是说:“您是赵国的贵公子,现在纵容您家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会削弱;国法削弱了。

  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各国就会进兵侵犯;各国进兵侵犯,赵国就不能存在,那您还怎么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呢?像您这样地位高贵的人,如能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国家就强盛;国家强盛,赵国统治就巩固了,您作为国君的亲族,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听了这番道理,认为赵奢是位很贤能的人,向赵王介绍举荐。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年),赵奢得到平原君的荐擢,被任命为治理全国赋税的总管。赵奢管理全国的赋税后,国家赋税因之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国库充实。

后来被任用做将军,悉心治军,对下严而和,凡有赏赐,必分给部属。

  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赵奢被任命为将军,跨进军事行列。他带兵攻取了齐因的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赵王因得城大喜,为之加增进酒,以示权贺。这以后便开始了他早期的军事生涯。

赵奢作为良将,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问家事,”其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于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而已;若必将之,被赵者必摄也。”这种认识和忧虑,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而他的忧虑,果被子其言中,赵括所率的赵军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全歼。

赵奢与士卒感情极深,如其夫人所言:“身所食饮而进者十数,所友者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与军吏士大夫。”因此,战士皆愿为之效命。在作战中,他执法如山,赏罚分明,再加上用兵如神,因此,带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劲旅。曹操曾说:“苦者赵奢、窦婴为将也,受财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赵奢死后,赵王为追念他为赵国所建立的功绩,厚葬于邯郸附近的西山,时人称之为“马服君”。其子孙以马为姓,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即为其后。
离线十八子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7-10-30
夜读
吾心本无疆.........
相遇中轴线!
QQ:984788703
微信:  13420129087  
离线joway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7-10-30
国法削弱了, 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各国就会进兵侵犯;

伟大的天朝于清王朝期间便由“国法削弱”此因而导致北洋水师的覆灭,
更是招来了如狼似虎的八国联军。
我们何时能恢复汉唐时期的强盛!
离线老夏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7-10-30
好帖,顶!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7-10-30
十二、诈败诱敌 久困长围
        ———白起长平坑赵卒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


  公元前262年,秦军包围了韩国的上党(今山西长治北)。上党郡守冯亭以其地献于赵,从而导致了秦、赵的长平之战。(长平,在今山西高平西北)赵军老将廉颇在秦强赵弱的形势下,采取坚壁不出的作战方针与秦军抗衡,使秦军久攻不克,双方相持达三年之久。秦国感到,要打败赵军,必先除掉廉颇。于是,派出间谍散布谣言:“廉颇不敢与秦军决战,是因为他年老的胆怯,且有投秦之意”,“秦知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正因为廉颇没有速战速决而不满,听了这些谣言,信以为真。他决定任命赵括为主帅,代替廉颇。



  赵括自幼习学兵法,张口爱谈军事,人们往往说不过他,他父亲赵奢有时也驳不倒他。因此他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认为赵括不堪大用。赵奢曾对妻子说:“赵括这小子只能纸上谈兵,根本不能带兵作战。”妻子问为什么,他回答说:“调兵遣将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还怕有疏漏,赵括却视同儿戏。我说过他多次,他依然不改。赵括不当将领则已,如果当了,赵军一定   会毁在他手里。”
 


  赵括即将赴长平前线时,他的母亲匆匆上书给赵王,反对任命赵括为将。赵王召见她时,赵括母亲说:“当年赵奢为将时,大王和宗室赏赐给赵奢很多财物珠宝,他全部分给部下,自己一点都不留。如今,赵括刚刚受命为将,就作威作福,他的部下都惧怕他。大王赏赐给他的财宝,他都拿到家里,或者收藏起来,或者购置田产。大王您看看,这怎么能和他父亲相比呢!请大王不要派他领兵,以免危害国家。”赵孝成王不听。蔺相如也说:“大王以赵括为将,就好比用一根粗劣的木棒去弹弄琴瑟一样。赵括不过读了他父亲留下的兵书,只知纸上谈兵,根本不知道如何用兵,任他为将军,是要误大事的。”赵王依然不睬,执意派赵括去长平,换回廉颇。


  赵括到了前线,就把廉颇的持久抗战的战术全部改变,军官也被大批撤换。同时,主动出战,攻击秦军。秦军大将白起针对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的弱点,采取佯败诱敌,包围歼灭的作战方针。他先派一部分兵力诱敌深入,而以主力坚守壁垒,阻止赵军进攻。又以二万五千人为奇兵,布置在壁垒的两翼,随时准备断敌后路。同时,另派五千名骑兵穿插到赵军营垒之间。赵括果然中计,被分割包围,粮道也被断绝。接着,白起又令轻骑连续出击赵军,压缩包围圈。赵军数战不利,被迫转入防御,等待救援。白起对被包围的赵军采取了久困长围、待其饥疲而后全歼的作战方针。秦昭襄王得知赵军被围,亲自到河内(春秋战国时以黄河以北为河内)地区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充军参战,对保障白起全歼赵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赵军被围四十六天,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士兵饥饿难忍,甚至自相杀食。几次突围,均未成功。最后,赵括中箭身亡,四十万赵军被俘获后,惨遭坑杀。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过后,六国再也没有力量阻止秦军的冲击了。
离线十八子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7-10-31
兄,未询你意,先把帖转载了,望兄莫怪
http://www.gsyh.com/read.php?tid=59472
吾心本无疆.........
相遇中轴线!
QQ:984788703
微信:  13420129087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7-10-31
引用第26楼十八子2007-10-31 01:21发表的“”:
兄,未询你意,先把帖转载了,望兄莫怪 [表情]
http://www.gsyh.com/read.php?tid=59472

呵呵,共享了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7-10-31
十三、兵不厌诈   以怯诱敌
          ————李牧大破匈奴军


  这个故事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后期,赵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蟾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于是,赵孝成王派赵国北边良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郡(今山西省西北部宁武县以北一带)。赵王规定,为了有利于抗击匈奴,李牧可以根据战争的需要,自己有权设置官吏,而且一郡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帅府,用作军事开支。
 

  李牧不愧为良将,他知道匈奴来去飘忽,尤其是骑兵的攻击力和机动力都非赵军所能比,于是他施行“坚壁清野”之计,告诫属下各将,凡遇到匈奴来袭,立即进入壁垒自保,有敢擅自接战、贪功抓俘虏的,杀无赦!他每天只是杀牛宰羊犒赏士卒,加强迫射训练,多派间谍和搜索部队,广设烽火台和预警设施。


  李牧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卒,加紧训练骑马射箭技术;同时派精兵严加守卫烽火台,以备随时报警;又派出大量侦察敌情的情报员,以便有军情及时举报。全军战士得到李牧的厚遇,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
 


  平时李牧总是明令部下:“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掠夺物资,赶快把物资收拾起,退入城堡内防守,如有人擅自出战捕杀匈奴者斩首示众。”
 

  每当匈奴入侵边境,烽火台一报警,李牧即下令立即收拾物资退入城堡,从不出战,这样过了几年,李牧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损失过物资。然而,时间一长,匈奴兵将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就是赵国边兵们亦在下面窃窃私议,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有的还愤愤不平,埋怨主帅缺乏勇气,让他们无法建立功勋,在赵国军中没有面子。。
 

  李牧一意坚守不主动出击的消息传到赵孝成王那里,赵王派使者责备李牧,要李牧出击。李牧却仍然如故,匈奴一来,即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匈奴往往满怀企望而来,却一无所获而归。
 


  赵王听说李牧仍然一味防守,认为他胆怯无能,灭了自已威风,很生气,立即派另外一员将领来代替李牧,免去了李牧雁门守的职务。
 

  新将领一到任,全部废弃了李牧的规定,只加紧训练,准备抗击入侵的匈奴。一年多以来,每当匈奴入侵,边将都下令出战,每次出战都不利,人员伤亡很大,物资损失也很多,而且边境上的百姓没有办法耕种和放牧,百姓纷纷逃亡。
 


  赵王只得又派使臣去请李牧重新担任代雁门郡郡守,李牧借口有病,坚决不肯就任。赵王说:“又不要你服劳役,到边境上去养病都好,非你去坐镇不可!”
“大王。”


  李牧对赵王说:“如果一定要为臣重新任北边守将,那就必须答应还照我从前的办法,我才敢接受命令。”


  赵王答应了,李牧这才去赴任。  



  李牧又来到雁门,下令还照以前的办法坚守。几年内匈奴几次入侵,都一无所获,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很轻视他。边庭将士因为天天得到犒赏,却没有出力的机会,都希望能在战场上为国家效力。



  李牧看条件成熟了,于是准备出击匈奴。他挑选精兵,淘汰老弱,共选得车军一千三百乘,骑兵一万三千人,富于战场经验、曾经立功受赏的步兵五万人,能用强弓劲弩的优良射手十万人。他将挑选出来的人另行编组,针对匈奴的游击战术进行布阵、迎战及追击训练。
等军队训练完成,可行决战的时候,李牧便派民众出关畜牧,人民满野,牛羊遍地,却只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得到消息,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命前军装败退却,丢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满载而归。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奴单于认为发大财的机会到了,于是率领全国徒众倾巢而至,大军直逼雁门。  



  李牧得斥侯秘报匈奴单于亲率徒众来犯,料到自己的计策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采用口袋战术,兵分三路,中间诱敌深入,而左右包围奇袭。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只身而逃。此一战李牧大破匈奴,斩首十余万,匈奴襜褴族因之灭亡,东胡族溃不成军,林胡族投降,匈奴单于只得带着残存部众逃亡到更远的北方。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十多年间,北方悍敌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作战双方都极力不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往往以虚掩实,以能示不能,以怯诱敌,……总之,要想方设法迷惑对方,使对手陷入自己的圈套之中而取胜。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7-11-01
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起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悼襄王继位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

  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年)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拔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泰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臣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

  赵王迁三年(前233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桓齮(又称樊于期)所败,丧师十万。秦又自北路进攻赵的后方,形势危急,赵王迁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南下反击秦军,在宜安(今河北蒿城县西南二十里)大破秦军),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此战给秦国以沉重打击,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复攻赵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县南),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但赵国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赵王中计,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良将。三个月后,秦将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

李牧无辜被害,赵国自毁长城,这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息。李牧的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非常相似,而且其封号也是 武安君。

  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而迁怒其母,可见其对李牧被谗杀何等义愤。

李牧,又名繓,战国末年赵国的良将。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七年)。

  司马迁对李牧的冤死,表示很愤慨,他在《赵世家》的最后说:赵王“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谬哉!”李牧对后来也是有影响的人物。秦子婴就把“赵王迁杀其良臣而用颜聚”的后果是“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作为历史教训,企图劝阻秦二世不要杀害蒙恬、蒙毅。汉文帝也曾感叹得不到廉颇、李牧那样的大将,以解除他对匈奴的忧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