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38阅读
  • 61回复

良将奇谋(长篇连载) 每天一个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7-11-02
十四、固守示怯   以重待轻
        ————王翦伐楚成大功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


  秦王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按照“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从公元前230年起,相继并吞了汉、赵、魏、燕等国,紧接着就把矛头指向了楚国。



      在大举伐楚之前,秦王政征询将领们对楚作战需要多少兵力。青年将领李信陶醉于灭燕战争中的功劳,十分自信地答道:“楚国屡遭挫败,人心不齐,士气不振,我看有二十万人马就足够了。”
 

  接着,秦王政又征询老将王翦的意见。


  王翦却说:“楚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屡遭挫败,但仍有相当兵力,不可轻视。以臣愚见,要讨平楚国,非有六十万大军不可!”


  听了这话,秦王政觉得王翦上了年纪,缺乏勇气,便采纳了李信的意见,命李信、蒙恬率兵二十万进攻楚国。



  王翦见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便乘机称病告老还乡,回到故土频阳(今陕西富平北),杜门谢客,过他的安闲生活去了。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李信和蒙恬率兵分别伐楚。李信攻克平舆(今河南汝南东)、鄢郢(今河南鄢陵西北),蒙恬率军攻占了寝(今安徽阜阳境内),两军会于城父(今河南襄城西)。



  连战皆捷之后,李信踌躇满志,自以为必能完成灭楚大功。楚军大将项燕则利用秦军轻敌冒进和求战心切的特点,率军尾随骚扰,连续三天三夜,使秦军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终于大败秦军。李信前功尽弃,逃回秦境。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7-11-02
秦王政听说李信战败的消息,只得去请老将王翦出征。他恳切地说:“我不听将军的意见,让李信伐楚,结果大败,辱没了秦军的威名。事已如此,只得请老将军去辛苦一趟。”


  王翦推辞说:“老臣年迈多病,实在难当如此重任。”


  秦王政说:“将军虽然有病,还请勉为其行。难道将军忍心看寡人的笑话吗?”


  王翦感到难以推辞,便说:“您如果一定要我率军发出,非有六十万人马不可,否则臣下万万不敢受命!”


  秦王政迫于军情危急,只好答应王翦的要求,并拜其为大将,让他率军伐楚。


  临行时,秦王政亲自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为王翦践行。席间,王翦一再请求多赏赐自己一些美地豪宅,秦王政一一答应。


  王翦率军经兰田至武关,一路上连续五次派人回朝,请求秦王快点赏赐他田园房舍。这一举动,引起了人们的纷纷议论,就连他身边的亲随人员都觉得太过分了,劝他说:“将军一路上不向秦王报告军国大事,却不断派人要求封赏,这样做是否有些过分了呢?”



  王翦笑着回答说:“你们有所不知啊!自古以来哪个君王没有猜忌之心?难道秦王不是这样的人吗!他交给我六十万大军,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兵力了,他怎么能放心呢?一旦心生疑忌,轻则派人监督,束缚我的手脚;重则解除兵权,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我一再请求赏赐,难道真的是为了一点田地和房屋吗?不!这不过是借此让他对我放心,使我能够放手用兵罢了。”

王翦率军进至平舆一线。楚国听说王翦增兵而来,就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来抵御。王翦见楚军兵多将广,士气高昂,便下令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以求以逸待劳之利。楚将项燕数次挑战,甚至派人到阵前叫骂,王翦一概置之不理。他一面坚守阵地,操练人员;一面派人运送粮草,改善士兵生活,并亲自同士兵同食同住。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秦军士气大增。
两军相持,旷日持久。楚军军心涣散,士气大减,项燕便命令部队向东撤退。王翦乘机下令追击。



  秦军长期养精蓄锐,一声令下,个个奋勇争先,遂大败楚军。楚军大将项燕也被杀死。秦军乘胜分兵攻掠楚国城镇。公元前223年,王翦完全平定楚地,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7-11-04
十五、破釜沉舟   勇往直前
          -------项羽钜鹿败章邯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败楚地反秦武装,杀其首领项梁。接着,又北渡黄河,率重兵围攻赵国,攻破赵都邯郸,赵王歇及其相张耳退保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二十万人围困。章邯率军二十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秣。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往救。赵军无奈,只好派人四处求救。




  燕齐两国援军最早赶到,但一见秦军势力强大,谁也不肯充当那碰石头的鸡蛋,都缩头缩脑地远离秦军驻扎。
 


    楚怀王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后,便派宋义为上将军,叫他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今江苏徐州)出发。将士们休整了几个月,现在听说要去和秦军的主力拼杀,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很旺。但是宋义却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语取得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军拼命。三年十月,当部队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的时候,宋义便号令全军原地休息,这一住就是四十六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的事。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应该立即率兵渡过黄河,与赵王来个里应外合,就一定能够大败秦军!”宋义斜着眼看了项羽一下,慢吞吞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说出谋划策,你可就比我差远了。”项羽遭到一场抢白,强压着火儿没发作,怒哼哼地走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着,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军说:“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本来就是个火暴脾气,怎么会咽下这口气?这天早晨,他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宋义大发脾气,叫道:“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项羽大吼一声:“我要借头发令!”宋义本是个草包,顿时吓得软成一团,项羽一剑斩下他的脑袋。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立刻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一职。





  十二月,赵将陈余派五千人出战,结果全部阵亡。当时齐、燕等各路反秦武装已达陈余营旁,但都不敢与秦军交战。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军二万渡过漳水,断敌通道。英布、蒲将军初战获胜,切断了章邯与王离的联系。项羽立即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九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楚军将土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     焚而死, 巨鹿之围遂解。自此,各路反秦将领皆服项羽。




  章邯固守棘原与项羽对峙,派部将司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当时,秦廷赵高专权,猜忌将相,欲杀司马欣。司马欣潜回棘原,劝章邯早图良谋。章邯在降楚、退军之间犹豫不决。项羽派蒲将军率军日夜兼程渡三户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县西南),断秦军归路,自率主力大败秦军。章邯进退无路,率军二十万请降。秦军主力遂告覆灭。不久,刘邦的队打进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7-11-05
十六、虚则实之   以假乱真
          ————刘邦智取峣关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八《秦纪三》。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初,项羽在钜鹿大破秦军,基本上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乘机西上伐秦,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抵抗。八月,攻占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也就在这个月,秦相赵高发动政变,逼秦二世自杀,立秦始皇弟子婴为王。九月,子婴杀赵高。为阻挡刘邦西进,子婴派大军据守峣关(今陕西商县西北,因临峣山而得名。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



  强敌当前,怎么办?刘邦打算强攻峣关。谋士张良劝他说:“现在秦军还很有力量,不能轻视。我们现在不能贸然进攻,应该先派出一些人马在山头上多树我军旗帜,作为疑兵,使秦军不知我军虚实。然后,在让郦食其、陆贾(二人为刘邦手下儒生,都以能言善辩著称)去拜见守关的秦将,向他们讲明利害关系,劝他们投降。”



  刘邦觉得这个计策很好。于是,便按照张良的建议,一面在山上遍树旗帜,虚张声势,炫耀力量,震慑秦军;一面派郦食其、陆贾去劝降秦将。秦将见刘邦军队势力强大,权衡再三,最后决定投降。刘邦想答应他们。张良说:“这只是秦军将领想投降,恐怕秦军士兵不一定服从他们。不如趁秦军懈怠,攻击他们。”于是,刘邦便趁秦军不备,突然发起进攻,引兵绕过峣关,越蒉山(今陕西蓝田附近),大破秦军于蓝天以南,很快兵临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城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出城投降。秦朝从此灭亡。

“虚则实之”源于明《草庐经略•虚实》:“或虚而示之以实,或实而示之以虚。”是指本

来力量弱小,却故意表现强大,借以慑服对方,诱敌就范。这是一种以假隐真、迷惑敌人的策

略。在夺取峣关的战斗中,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采用“虚则实之”的策略,慑服了秦军,取

得胜利。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7-11-06
十七、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韩信出奇制胜定三秦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王朝刚被推翻的时候,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知道最难对付的敌手是刘邦,便故意把当时最偏僻的巴(今四川东部、重庆西部)蜀(今四川中部)和汉中(今陕西西南)三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今陕西汉中)为都城。为了防备刘邦向东发展,项羽又把关中(今陕西一带)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以阻塞刘邦的出路。


刘邦慑于项羽的威势,不得不暂时领兵退出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在西去南郑途中,他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全部烧毁。刘邦烧毁栈道的目的,一是为了便于防御,二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自己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松懈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之后,拜萧何推荐的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取汉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韩信为了迷惑敌人,只派几百名士兵去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样子。把守关中西部的章邯得知这个消息后,毫不在意,反而讥笑刘邦说:“当初烧了栈道,结果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只派几百人去修复,何年何月才能完成!”然而,韩信在派人修复栈道的同时,自己却暗中率汉军主力抄小路袭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趁陈仓守将不防备,一举攻占了陈仓城。章邯得知陈仓失守,这才慌忙领兵前去抵抗,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连打了几个败仗,章邯走投无路,被迫自杀。不久,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董翳,也相继投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关中就变成了刘邦的地盘。




“明”与“暗”,反映了用兵打仗的辩证关系。韩信“明修栈道”是为了迷惑敌人,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达到“暗渡陈仓”、出奇制胜的目的。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7-11-08
十八、木罂渡军   声东击西
          ————韩信智败魏王豹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公元前205年夏天,刘邦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被项羽杀得大败,手下许多人都投降了项羽。本来已经归顺刘邦的魏王豹,这时看到楚军的势力强大,也借口回故地看望生病的母亲,离开汉军。魏王豹一回到封地,就与项羽和好,宣布反汉。
 

  魏王豹当时有十万人马。他投降楚军,对刘邦在军事上造成极大威胁,并有被楚、魏左右夹击的危险。刘邦派谋士郦食其去说服魏王豹,动员他重新归附韩王。但魏王豹执意不肯。没有办法,刘邦只好拜韩信为左丞相,让他和灌婴、曹参率军十万渡河击魏。
 

  魏王豹闻讯,就任命柏直为大将,统率重兵扼守黄河东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津(今山西永济西),以阻止汉军渡河。


  韩信率军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地势险要,柏直又统率重兵把守,知道从这里硬攻很难取胜。他又侦察到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军不多。经过反复考虑,韩信想出了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将军营扎在蒲坂对岸,军营四周插上旗帜,又弄来一些船只。白天让士兵操练呐喊,夜里掌灯举火,调兵遣将,做出要从这里强渡黄河的阵势。背地里他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向北移动,选择夏阳作为偷渡点。



  渡河需要木船,但汉军只有一百多只船,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称之为罂)。灌婴和曹参不明白其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大肚子小的瓶子封住口,口朝下,底朝上,排成长方形,再用木头夹住,就成了“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的木筏多载人啊!“二人听了深表佩服。


  几天功夫,木材和瓶子一一准备齐全,汉军也调动完毕。

这一天,韩信命灌婴率一万兵马在蒲坂对岸排开阵势,虚张声势,假装要渡河的样子。自

己和曹参率主力从夏阳用木罂偷渡黄河。


  魏军在蒲坂虎视眈眈,严阵以待。等了几天,仍不见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

正在这时,探子来报,韩信已攻下魏军后方要地安邑(今山西夏县北,魏国都),正向平阳

(今山西临汾,当时魏王豹驻地)杀来。魏王豹大惊,他做梦也想不出汉军是怎样从夏阳渡河

的。仓促之间,魏王豹率军去阻挡,但汉军士气正旺,哪里抵挡得住?魏王豹正想往临晋津方

向撤退,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津空虚之际,挥师渡河抢占了关口,也向平阳杀来。两路夹击,

魏王豹被杀得大败。他自己也被汉军活捉了。




    “声东击西”作为著名的战术,在许多古籍中均有论述。如唐人杜佑所著《通典•兵典六》即写道:“声东击西,其实击西。”意思是说,善于指挥打仗的人,能灵活用兵,虽然他进攻的目标在西边,但偏要搞出攻击东边的声响,以扰乱敌人的耳目,创造打败敌人的条件。韩信“木罂渡军”即是这一谋略思想的灵活运用。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7-11-11
十九、井陉之战   背水为阵

        ———— 韩信破赵用奇兵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在这次战役中,韩信以不到三万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二十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
 

  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大破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背汉归楚,刘邦的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其中命令大将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向楚军侧背发展,就是这一战略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公元前205年秋,韩信首先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
 

  当时,黄河北岸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个割据势力。它们都投靠项羽,成为楚的羽翼。汉要灭楚,就必须先翦除这些诸侯国,使项羽陷于孤立。
 

  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翼侧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它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率军平定代地,活捉代国的相国夏说。战斗刚刚结束,刘邦就把韩信的精兵调往荥阳一带去正面抗击项羽的进攻。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率三万名新近招募的部队,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即以号称二十万的大军集结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获鹿西十里的土木关。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观韩信,麾下只有数万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士气虽高涨,但身体却疲乏,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当时赵军主帅陈余手下有一位名叫李左车的谋士,很有战略头脑。他向陈余认真地分析了敌情和地形: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前段时间俘虏了魏王豹、夏说,并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但是汉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这主要表现为,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鉴于这一分析,李左车进而向陈余建议:由他带领奇兵三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 而由陈余本人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李左车认为只要运用这一战法,就能使得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十天,就可以彻底消灭汉军;否则,赵军是一定会被汉军打败的。
 


  然而,刚愎自用且又迂腐疏阔的陈余却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且疲,不应避而不击,否则会贻笑诸侯,断然拒绝了采纳李左车的正确作战方案。


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非常高兴,当即制定了出奇制胜、一举破赵的良策。他指挥部队开进到距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到了半夜时分,迅速实施作战部署:一面挑选两千名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北)潜伏下来,准备乘隙袭占赵军大营,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一万人为前锋,乘着夜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今绵河,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调动赵军,增长其轻敌情绪。部署甫定,东方天际晨曦微露,决战的一天悄然来临了。
 


  赵军对潜伏的汉军毫无觉察,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窃窃哂笑,认为韩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识,因而对汉军更加轻视。今天看来,当时赵军的哂笑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反其道而用之,岂不是可笑之至?
 


  天亮之后,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帜,携带大将的仪仗鼓号,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果然踌躇满志,离营迎战。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就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赵王歇和陈余误以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岂肯轻易放过机会,于是就挥军追击,倾全力猛攻背水阵,企图一举全歼汉军。
 



  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战,个个拚命,赵军的凶猛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了。这时,埋伏在赵军营垒翼侧的汉军二千轻骑则乘着赵军大营空虚无备,突然出击,袭占赵营。他们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一时间红旗林立,迎风招展,好不威风。
 


  赵军久攻背水阵不下,陈余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这时赵军才猛然发现自己大营上插满了汉军红色战旗,老巢已经易手。这样一来,赵军上下顿时惊恐大乱,纷纷逃散。
 


  占据赵军大营的汉军轻骑见赵军溃乱,当即乘机出击,从侧后切断了赵军的归路;而韩信则指挥汉军主力全线发起反击。赵军仓皇向泜水(今河北获鹿南五里,现在已被湮塞)方向败退,被汉军追上,结果全部就歼,陈余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
 


  井陉之战以韩信大获全胜,一举灭赵而降下帷幕。
离线谷浪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7-11-11
好贴,顶一个!
控制烟酒多喝茶,钓钓闲鱼摄小花!
离线老岩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7-11-11
再顶一个!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7-11-12
二十、断水塞流 大破联军
          ————韩信潍水败龙且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潍水之战发生在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是韩信击败齐、楚联军于潍水(今山东潍河)的一次大规模江河作战。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项羽亲率大军东征彭越,刘邦趁机派郦食其前往齐国劝降。与此同时,韩信也按照刘邦之命率兵东进,准备攻打齐国。
 

  当韩信到达平原(今山东平原南)时,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的劝说,背楚降汉,于是韩信就想停止前进。时值齐国说客蒯通来投,他对韩信说:“将军奉汉王之命去攻齐,今汉王又暗中派人去劝降,既无汉王命令,将军怎能按兵不动呢?再说郦食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说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而将军数万人马征战一年,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池。你一个堂堂大将军,还不及一个白面书生吗?”一席话终于使韩信下了最后的决心,于是下令大军渡河,继续向齐地迸发。



  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劝降之后,对韩信的行动毫无戒备,天天同郦食其饮酒作乐。汉高帝四年十月,韩信率大军突袭齐国在历下(今山东济南西)的守军,直逼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故城)。齐王以为受了骗,一怒之下将郦食其烹死在油锅里。之后,勿忙领兵逃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同时派人向项羽求援。项羽立即派大将龙且率军二十万,与齐王会合,齐、楚联军准备迎战韩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