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37阅读
  • 61回复

良将奇谋(长篇连载) 每天一个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07-11-27
二十五、 机断行事   威震西域
              ————陈汤攻占郅支城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汉元帝时,经人举荐,被任为郎官。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当时西域的情况较为复杂。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先囚禁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使者谷吉。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朝,害怕汉朝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领中亚)。康居王尊敬郅支,将女儿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深入到赤谷城(今山西孝义县西)杀掠人口,抢夺牲畜财物。乌孙不敢还击,而是远远地逃避,于是郅支拥有千里之远的势力范围。他自以为大国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还把一些尸体支解后扔进都赖水中。同时他又派出使者到阖苏、大宛等国,胁迫他们年年给他进贡。那些小国不敢不给。汉朝也曾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以嘲讽的口吻说:“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汉使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还有取代皇帝的野心,真是狂妄至极。
陈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每当路过城镇或高山大川时,他都登高远望,认真观察、记忆。     这次出使西域,他们只带着一支护卫军队,而不是征讨大军。当他们走出国境时,陈汤便对甘延寿说:“郅支单于剽悍残暴,称雄于西域,如果他再发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祸患。现在他居地遥远,没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没有善于使用强弩的将士,如果我们召集起屯田戍边的兵卒,再调用乌孙等国的兵员,直接去攻击郅支,他肯定是守不住的,逃跑也没有什么可藏之处,这正是我们建功立业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啊!”甘延寿认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便说要奏请朝廷同意后行动。陈汤说:“这是一项大胆的计划,那些朝廷公卿都是些凡庸之辈,一经他们讨论,必然认为不可行。这样一来,反倒延误时间,失去战机。如果您认为应该这样做,就应当敢做敢为。矫诏行事虽然不对,但朝廷还会在您取得战功时惩罚您吗!”但甘延寿总觉得此事责任重大,一时还下不了决心。

不久,甘延寿得病了,卧床不起。陈汤焦急之中便果断地采取了假传圣旨的措施,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准备向郅支发起攻击。甘延寿在病榻上听到这一消息,大吃一惊,想立即制止陈汤这种犯法的举动。陈汤手按宝剑,怒目圆睁,大声说道:“现在大军已经聚齐,整装待发,难道你还敢违背众意,阻止消灭敌人吗?不抓住战机出击,还算什么将领?”
甘延寿见陈汤决心已定,各路人马也已聚齐,料难阻止,只好依从陈汤的意见。于是,甘延寿和陈汤带领起各路、各族军兵四万多人,规定了统一的号令,编组了分支队伍序列,大张旗鼓向北进发。
陈汤虽然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判定能够稳操胜卷,但在具体行动上却极为小心谨慎。他深知,自己已有矫诏之罪在先,同郅支这一战一旦失利,两罪相加,灭族的大祸难免。因而,他对作战计划考虑得非常周密。  
甘延寿与陈汤将大军分为六校,三校走南道,翻越 葱岭(喀喇昆仑山脉西部)经大宛前进;另三校走北道,入赤谷,过乌孙与康居境进军,两路分头指向康居。在行进中,陈汤又捕获康居副王的亲属及一些贵族,经过解释,他们愿做向导,并将郅支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汉军进入康居境内后,陈汤为了争取人心,下达了“严守军纪,不许扰民”的命令,又通过间谍秘密召见了康居王的贵人屠墨,争取了康居王。
  而后大军便直抵郅支城都赖水边,在距城三里远的地方安营布阵。只见城头上彩旗飘展,数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备,有的向汉军招手挑逗,甘延寿与陈汤观察之后便令军士四面包围其城,以箭杀伤守城兵士,于是展开了一场对射。
夜幕降临以后,郅支单于虽然几次组织骑兵突围,但都没有成功。深夜,郅支单于本想不顾一切地突围出去。可是,他担心康居王参加了汉军的行动,又听说乌孙等国也发兵参战,因此怕出城后失去依托,被汉军跟踪围堵歼灭。于是,郅支单于改变了主意,命令部属死守郅支城。他只盼着汉军粮草不足,不能持久而尽快撤军。
为了给守城部队壮胆,   当汉兵猛烈攻城时,郅支单于身穿甲衣、带领他的妻妾数十人一齐登上城楼,与汉军对射。不料,攻城的飞箭射死了他的几个妻妾,他的鼻子也中了一箭。郅支单于被迫退守内城,指挥残余的部队坚守危城。
第二天,陈汤命令将士四面齐用火攻,又击鼓助威,汉军冒着烟火突破外围的木栅,并且趁机冲进土城。郅支单于身边只有男女数百人及一些吏士,毫无抵御能力。汉兵勇猛击杀,将郅支单于刺死。军候杜勋割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又从狱中解救出两名汉朝的使者,从宫中搜出已故使者谷吉所带的文书信件。入城将士搜捕敌军,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虏敌兵一千余人,都交给了参与打击郅支的小国军队。
  这次胜利,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为遇难受辱的汉使报仇雪恨,提高了汉朝在西域各国的威信。
陈汤的机断行事,是建立在研究敌我情况,熟知山川形势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做法,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07-11-30
二十六、冲敌中坚 内外夹击
                ———刘秀昆阳败莽军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三十九《汉纪三十一》。

  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建立政权后,分兵北伐,先后攻克昆阳(今河南叶县)、郾城(今属河南)、定陵(今河南舞阳东北)等地。为消灭起义军,王莽派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征发各郡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向宛城(今河南南阳)进发。五月,莽军直逼昆阳。王邑扬言:“先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哉!”几十万莽军将昆阳城围困数十重,列营百余座。


  这时,绿林军主力正在围攻战略要地宛城,昆阳守军只有王凤、王常、刘秀率领的八、九千人,但斗志旺盛。为解决围城危机,王凤接受刘秀的建议,决定集中兵力,坚守昆阳,阻滞敌人,掩护主力攻克宛城,然后内外夹击,里应外合,歼灭敌人。王凤等人坚守孤城,义军冒着强弩矢雨奋力抵御敌人楼车地道的强攻,战斗异常激烈。刘秀乘隙率十三骑突围出城,到郾城、定陵等地调发义军前来增援。



  六月,刘秀征集万余人赶到昆阳。他率步骑千余人为前锋,在距莽军四五里处布阵。王寻、王邑见绿林军人少,只派几千人应敌。刘秀身先士卒奋勇冲击。杀伤数十人。莽军退却,绿林军乘胜追击,又斩首千余人。绿林军首战告捷。为了鼓舞昆阳城内守军的士气,动摇莽军军心,刘秀编造了绿林军攻克宛城的战报,射入城中;又故意丢失一些让莽军拾去。消息传开,城中士气大振,城外军心沮丧。刘秀乘机精选勇士三千人,迂回到城西,出其不意地涉过昆水,前去冲击莽军大本营。王寻、王邑亲自率领万余人应战。激战中,绿林军士气旺盛,无不以一当百。在绿林军的猛烈冲击下,莽军阵势大乱,王邑在混战中被杀。守城义军也趁势杀出,内外夹击,呼声震天,莽军人马溃散逃亡。当时正值暴风雨袭来,滍川(今河南叶县境内沙河)水涨,被击溃的莽军溺死者无数。王寻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07-12-04
二十七、 处变不惊   以守待敌
                    ———王霸智退苏茂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四十一《汉纪三十三》。
  建武四年(公元28年)七月,光武帝刘秀派大将马武、王霸围剿起义军周建部于垂惠(今安徽蒙城以北)。次年二月,起义军将领苏茂率军前往垂惠救援。苏茂、周建会合后,把马武打得大败。马武逃跑时路过王霸军营,便命令士卒大声呼救。王霸对部下说:“敌军来势凶猛,我们如果轻率出战,必然会和马武一样,也被打败。在此危急时刻,只有靠马武他们自己的努力了。”于是,他命令全军坚壁不战。诸将不理解,都主张出击。王霸说:“苏茂兵卒精锐,人数又多,我军将士本来就有些恐惧。而马将军和我职务相同,两军军令不一,如果出战,一定打败仗。如今我们闭营自守,不去救援,敌人必定乘胜轻进。这样,马武军求援无望,必定拼死作战。等到苏茂军疲劳了,我军再乘机出击,就能打败他。”苏茂、周建果然出动全部兵力进攻马武军。双方打了很长时间。这时,王霸军中又有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王霸见时机成熟,这才派出精兵袭击苏茂军背后。苏茂、周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王霸、马武各回本营。
  不久,苏茂、周建又聚兵前来挑战。王霸仍然不出兵迎战,却犒劳士兵,演戏作乐。苏茂命令士兵放箭,只见箭矢雨点般地落到了王霸营中,有一支竟射中了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仍然安坐不动。部下都说:“苏茂前几天被我们打败过,现在很容易击败。”王霸说:“不对。苏茂军从很远的地方前来,粮食不足,利在速战,所以才多次来挑战,以取得一时之胜。如今我们关闭营门,修养士卒,就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啊。”苏茂、周建多次挑战,王霸始终不迎战。他们只得引兵还营。
  不久,周坚军中发生内乱,周建被杀,部众溃散。苏茂孤立无援,只好逃走。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07-12-06
二十八、示形用诈   围城打援
                  ———耿弇临阵斩费邑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四十一《汉纪三十三》。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月,光武帝刘秀命大将耿弇率军进攻齐地割据势力张步。张步命大将费邑驻军历下(今山东济南市西)抵御,又派兵进驻祝阿(今山东历城西南)、泰山、钟城(今山东济南市南),连营数十座。耿弇渡黄河,引兵先进攻祝阿。早晨攻城,没到中午就攻占了祝阿。他故意网开一面,让张步残兵得以逃归钟城。钟城守军听说祝阿已落入汉军之手,非常恐惧,弃城而逃。
为抵御汉军,费邑派其弟费敢驻守巨里(今山东历城东)。耿弇率兵进逼巨里,严令军中赶快准备攻城器械,扬言三天之内全力进攻巨里。同时,制造机会,使俘虏逃归费邑处,把这个消息报告给费邑。
到了预定攻城的那一天,费邑果然率精兵三万余人救援巨里。耿弇得到这个消息,大喜。他对诸将说:“我所以要修治攻城器械,就是要打算引诱敌人到来啊。在田野里阻击敌人,要比攻城强得多。”于是,耿弇分兵三千人牵制巨里,自己率精兵登上山坡埋伏。费邑军到,耿弇率军乘高而下,大败敌军,临阵斩杀费邑。接着,他又下令将敌军阵亡者的首级收集起来,传示给城中守敌看。巨里守军见此状况非常恐惧,费敢率全部人马逃归张步处。耿弇收集余粮,纵兵攻击尚未平定的敌营,先后攻占四十余座,全部平定了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西)。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07-12-11
二十九、声东击西   击一得二
                  ————耿弇智败张步军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四十一《汉纪三十三》。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月,光武帝刘秀派大将耿弇率军征伐割据齐地的张步。耿弇先后攻占了张步营寨四十余座,一举平定了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西)。

  当时,张步以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为都城,派其弟张蓝率精兵二万驻守西安(今山东淄博市旧临淄西北),诸郡太守合兵万余人驻守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两城相隔四十里。耿弇进占两城之间的画中镇时发现,西安城虽小但很坚固,而且张蓝的部队很精锐;临淄城虽然大,但因驻郡太守合兵于此,军令不一,比较容易攻取。于是,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之策,下令诸将加紧准备,五天后进攻西安。张蓝闻讯,日夜防备。


    五天后,耿弇却在半夜里下令全军起床造饭,天明兵发临淄,全力攻打临淄城。诸将不解其意,认为:“攻临淄,西安必救之;攻西安,临淄不能救。不如攻西安。”耿弇说:“不然。西安守军听说我们将去攻打,正日夜防备,哪有工夫去援救别人!相反,临淄守军知道我们要先打西安,必然毫无准备。如今我们出其不意攻打临淄,临淄守军必然惊扰不安,我们用不了一天就能拿下临淄。打下临淄,西安守军也就孤立了。西安与剧县隔绝,张蓝听说临淄被攻下,必然逃跑。这就是‘击一得二’的道理啊!如果我们先打西安,又不能很快攻下来,我军屯兵坚城,死伤必然很多。即使能打下西安,张蓝率军逃奔临淄,并兵合势,临淄就很难打下来了。我军深入敌地,粮草接济困难。这样再过十几天,不打仗部队也要困乏了。”


  于是,汉军挥师东向,只半天时间就攻占了临淄。西安守将张蓝得到这个消息,感到孤立无援,也率部撤到剧县。


不久,张步亲率大军二十万进攻临淄。耿弇率军出城应敌,在淄水(临淄城东)与张步军先锋重异遭遇。诸将欲攻击,耿弇恐怕挫其锋芒,张步就不敢前进了,没有答应部下的要求。他装出害怕的样子,率军退回城内,命部下刘歆、陈俊在城下列阵。张步见汉军不战而退,以为耿弇胆怯,便率军直攻汉军营寨。耿弇在城中望见刘歆等已与张步军交锋,就亲率精兵直冲敌阵。忽然,一支箭射中了耿弇的大腿,他拔剑将箭杆截断,继续指挥作战,部下竟无人知道他受伤。傍晚时,双方罢兵,张步军损失惨重。第二天,耿弇又出兵大战。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黄昏,汉军又一次大败敌军,张步军死伤无数。这时,耿弇预料到张步将要逃走,就事先在敌军退兵路上埋伏下精兵。入夜,张步果然率军逃跑。汉军伏兵截击,一直追到钜昧水(今山东寿光县西)。沿途八九十里,到处都是张步军的尸体。几天后,张步穷途末路,被迫到耿弇军中投降。
离线秋之雨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07-12-12
补课了补课了
秋风   秋雨   秋叶     一夜黄花瘦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07-12-17
三十、 坚守广都   以近待远
                    ———吴汉大败公孙述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四十三《汉纪三十三》。
   
  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光武帝刘秀消灭割据今甘肃一带的隗嚣势力。接着,便把进攻矛头指向割据益州(包括今四川,甘肃、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的公孙述。公孙述屡战屡败,为阻滞汉军进攻,他先后派人暗杀了汉军主帅来歙和岑彭。在这种情况下,光武帝以吴汉为大将,讨伐公孙述。
 
  建武十一年十二月,吴汉率军三万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沿长江逆流而上。次年正月,攻占广都(今四川成都东)。七月,光武帝告诫吴汉说:“公孙述虽然屡遭失败,但成都还有十多万军队,不可轻视。你应该坚守广都,等待公孙述派兵进攻,不要主动去进攻他。公孙述如果不敢来,你可推进营寨逼近他。待其疲惫时,才能发动进攻。”但是,吴汉觉得战事顺利,成都指日可下,就没有听从光武帝的命令。他率步兵、骑兵共二万人进逼成都,在距城十余里的锦江北岸安营,同时架设浮桥,令副将刘尚率军万余人在江南安营,两军相距二十余里。光武帝闻讯大惊,责备吴汉说:我已经对你千叮万嘱,你为什么遇事还如此慌乱!你既轻敌深入,又与刘尚分别安营,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怎么互相接应?敌人如果出兵牵制你,而以大部队进攻刘尚,刘尚被击败,你也就失败了。现在幸亏没有发生危机情况,你要迅速率军返回广都。”九月,诏书还未到吴汉军中时,公孙述已派大将谢丰、袁吉率军十万,分为二十余营进攻吴汉,又派一万余人进攻刘尚,使其不能互相救应。吴汉率军激战一天,兵败退回营寨,被谢丰率军包围。


吴汉召集诸将勉励说:“我和你们历经艰难险阻,转战千里,才深入敌军腹地,到达敌人城下。现在与刘尚两处被围,互相不能接应,其祸患难以估量。我打算秘密突围到江南去靠拢刘尚,合力抗敌。如果大家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成;如果不这样,必然会失败。成败在此一举!”诸将都表示赞同。
于是,吴汉改善士兵伙食,备齐马匹粮草,关闭营寨,三天不出战,做好了转移的各项准备。为了迷惑敌军,又在营寨遍插旗帜,使烟火不断。第三天夜里,吴汉率军悄悄地出营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一点也没有发觉。天亮后,谢丰派一部分兵力阻击江北的汉军,自己亲自率军进攻江南的汉军。但此时江北已是空营,吴汉以全部兵力迎战,从早晨一直激战到黄昏,大败敌军,斩杀谢丰、袁吉。
战后,吴汉率军回到广都,留下刘尚防御公孙述。他把事情经过如实报告了光武帝,并深深地责备了自己。光武帝答复说:“你回兵广都,留下刘尚防御公孙述,非常合适。公孙述绝不敢忽略刘尚而进攻你。如果他进攻刘尚,你从广都率步骑兵行五十里奔赴增援。你赶到时,正是公孙述疲惫的时候,肯定能打败他!”
从此,吴汉与公孙述转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胜,兵临成都城下。十一月,吴汉攻占成都,杀公孙述,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离线十八子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07-12-17
引用第55楼秋之雨2007-12-12 10:54发表的“”:
补课了补课了 [表情]

吾心本无疆.........
相遇中轴线!
QQ:984788703
微信:  13420129087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08-01-02
三十一、绕路而行   并非不利
                ————马援被困壶头山

    这个故事见于《后汉书•马援传》。
东汉初年在今湖南境内居住着盘瓠诸部,其中武陵(今湘西)蛮最为强盛,不断进攻当地郡县。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湘西武陵五溪蛮(五溪是五条河的名字,似乎都是沅江的支流)叛乱。武威将军刘尚奉命征讨,全军覆灭。接着,光武帝又派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等前去征讨,也都遭到失败。“五溪蛮”成了光武帝乃至中原的心腹大患,这可如何是好?这时,六十二岁的马援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光武帝担心他年迈,不许。马援请求再三,并亲自上马表演了一番,以示英武不减当年。光武帝放了心,笑道:“矍铄哉是翁也!”于是,诏马援和中郎将耿舒、马武等人率军士四万人南征五溪。
  次年春天,马援率军到达临乡(今湖南桃源县)。适逢蛮军进攻临乡县城,马援指挥军队迎击,蛮军大败,斩获两千余人。余众 溃走,分散逃入竹林中。大军继续前进,到达下隽(今湖南沅陵县)。当时汉军有两条道路可以攻入五溪,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东)进军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县(今湖南桑植县)进军则道路平坦而运输遥远。耿舒主张从充县进军,马援以为若从充县进军则是“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搤其咽喉,充贼自破。”光武帝批准了马援的进军方案。同年三月,汉军进军壶头山(今湖南桃源县西南)。


壶头山紧靠沅江,沅江水流湍急,蛮军乘高据险,在山上鼓噪,却不敢下山;而此地山高水急,汉军兵船也无法前进。双方僵持在壶头山下。当时武陵还是少有人烟的蛮荒 之地,"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能临。嗟哉武溪多毒淫!",与几百年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人间仙境大相径庭。当时天气酷热,瘟疫流行,兵士多感染瘟疫病死,马援也感染了时疫,只好凿河岸为窟室,以避暑气。蛮军每登高鼓噪进军,马援总是走出窟室观察敌阵,以表示自己健康如常人,照常可以指挥作战,士兵们看见老将军的身影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后来,马援终因年迈体弱,感染时疫病死在沙场上。
《孙子兵法•九变》指出:“凡用兵之法……涂有所不由。”这里的“涂”通“途”,指行军道路;“由”就是“通过”的意思。这一谋略是说:有的道路在正常情况下该走,但根据作战的具体情况,也应作具体分析,另外选择绕路而行的道路,也可以出乎对方的意料之外,出其不意地取胜。
当年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时,就是灵活机动地运用了“绕路而行”的战术。1934年,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避开敌人的围追堵截,经过十一省,长征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抗日前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创举。
离线loach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08-01-14
三十二、 逐日增灶   以弱示强
          ————虞诩惑羌兵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四十九《汉纪四十一》。
东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羌人为反对东汉统治,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汉朝官吏望而生畏,束手无策。邓太后听说虞诩有将帅之才,就委任他为武都太守,,叫他领兵征讨羌兵。


虞诩接到命令,当即率所部三千兵马向武都进发。当队伍来到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境内的崤谷时,虞诩见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生怕中埋伏,忙派出探子前往侦查。果然,发现崤谷埋伏了数千羌兵。于是,虞诩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为迷惑敌人,他四处声言说:“我已派人报告朝廷,请求援兵。援兵一到,马上开始进攻。”羌兵首领听到这一消息,更不把虞诩放在眼里。于是,他们放弃了对汉军的堵截,只留下少数人马守崤谷,其余的都分散到附近各县掳掠去了。


  虞诩利用羌人分散兵力的机会,率军突破崤谷,日夜兼程,以每天一百多里的速度向武都进军。途中休息时,他让官兵每人垒两个人的锅灶,饭后也不毁掉。以后,每日增一倍。羌人随后追赶,发现汉军的锅灶逐日增多,以为虞诩的援军到了,吓得不敢再追了。

有人问虞诩:“当年孙膑逐日减灶,而您怎么每日增灶?兵法上说,军人日行不超过三十里,以防意外。而您却每日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虞诩回答道:“敌人数量多,我军人数少,行军速度慢了容易被敌人追上,急行军则能使敌人摸不清我们的情况。敌人见我们的锅灶日益增多,一定会认为武都的兵力前来增援我们了。我军人数多而且行军速度快,敌人就肯定不敢轻易追了。当年孙膑故意显示自己的弱小,今天我们却故意显示自己的强大,这是因为形势不同的缘故啊。”大家连连点头称是。



  虞诩到达武都境内的赤亭(今甘肃成县西南)时,兵不满三千,却突然被一万多羌兵包围了。为了迷惑羌兵,虞诩命令汉军不准发射强弓,而只用小弓箭射击攻城的羌兵。羌兵以为汉军弓力弱,射不到他们,便猬集一团,急攻而上。这时虞诩命令,每二十个强弓手集中射击一个羌兵,每发必中。羌兵大惊,仓皇败退。虞诩出城追击,又重创羌兵。



  第二天,虞诩再次设计迷惑羌兵。他让所有的官兵排列成长队,命令他们从东城门出去,再从北城门进来。进城后更换衣服,又从这个城门出去,那个城门进来。一天反复好几次。这样,羌兵以为汉军又来了援军,吓得赶快撤走。虞诩又派精兵五百乘夜出城,伏击羌军。羌兵损失惨重,再也无力进攻。武都从此得以安定。



  这个故事说明,弱而示强,或强而示弱,都是用来迷惑敌人的示形方法。战争不仅是力量的竞赛,同时也是智慧的竞赛。在一定物质力量的基础上,要战胜对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依据战场上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示形方法,达到欺敌、惑敌直至胜敌的目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